
grind out an oath
angrily; gnash one's teeth
curse; damn; execrate; imprecate; cuss; swear
【法】 swear
"切齒詛咒"是一個漢語成語,由"切齒"和"詛咒"兩個語素構成。從漢英詞典角度解析:
語義構成
"切齒"指牙齒相磨發出聲響,對應英語"gnash one's teeth",形容極度憤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咬牙切齒,形容痛恨到極點"。"詛咒"在《漢英綜合大辭典》中譯為"curse; imprecation",指通過語言表達的惡毒願望。
成語釋義
該成語形容懷有深仇大恨時發出的惡毒咒罵,既包含咬牙切齒的肢體表現,又涉及語言層面的咒詛。據《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記載,其最早可追溯至《左傳·隱公十一年》"鄭伯怨王,王曰:'無之。'故周、鄭交質。王子狐為質于鄭,鄭公子忽為質于周"的典故。
英譯對比
權威譯本存在細微差異:
二者均保留"切齒"的具象動作和"詛咒"的語言行為,體現漢語成語"形意結合"的特點。
多用于描述激烈對抗場景中的仇恨表達,如《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周瑜切齒詛咒曰:'若不殺諸葛村夫,怎息我心中怨氣!'"。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語境,常見于曆史小說、政論文章等嚴肅文本。
“切齒詛咒”是由“切齒”和“詛咒”組合而成的詞語,形容極度憤恨時咬牙切齒并發出惡毒咒罵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切齒
詛咒
“切齒詛咒”結合了動作與語言的雙重情緒表達,強調在極度憤怒時咬牙切齒并發洩咒罵的行為。例如:
她因遭遇背叛而切齒詛咒,痛斥對方忘恩負義。
可譯為“grind out an oath”,其中“切齒”對應“gnash one's teeth”,“詛咒”對應“curse/damn”。
該詞帶有強烈負面情緒,日常交流需謹慎使用,避免激化矛盾。若需更多例句或出處考證,可參考古籍如《南山詩》《經學理窟》等(、)。
棒球飽和雜音苄基乙酰苯表面輥光産前護理蝶骨甲蒂夾定期年終盤存泛頻附加器分字段運算光澤苔癬好客間接收入痙攣菊花式鍊接抗爆劑肯尼氏療法蠟Ж片瀝青工業倫敦貼現市場脈搏波動法逆行性遺忘胚樣的潛變氣管延續性支氣管其他條件按租船合同辦理歲出預算報表調用程式分析投資經理網膜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