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rind out an oath
angrily; gnash one's teeth
curse; damn; execrate; imprecate; cuss; swear
【法】 swear
"切齿诅咒"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切齿"和"诅咒"两个语素构成。从汉英词典角度解析:
语义构成
"切齿"指牙齿相磨发出声响,对应英语"gnash one's teeth",形容极度愤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咬牙切齿,形容痛恨到极点"。"诅咒"在《汉英综合大辞典》中译为"curse; imprecation",指通过语言表达的恶毒愿望。
成语释义
该成语形容怀有深仇大恨时发出的恶毒咒骂,既包含咬牙切齿的肢体表现,又涉及语言层面的咒诅。据《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记载,其最早可追溯至《左传·隐公十一年》"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的典故。
英译对比
权威译本存在细微差异:
二者均保留"切齿"的具象动作和"诅咒"的语言行为,体现汉语成语"形意结合"的特点。
多用于描述激烈对抗场景中的仇恨表达,如《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周瑜切齿诅咒曰:'若不杀诸葛村夫,怎息我心中怨气!'"。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境,常见于历史小说、政论文章等严肃文本。
“切齿诅咒”是由“切齿”和“诅咒”组合而成的词语,形容极度愤恨时咬牙切齿并发出恶毒咒骂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切齿
诅咒
“切齿诅咒”结合了动作与语言的双重情绪表达,强调在极度愤怒时咬牙切齿并发泄咒骂的行为。例如:
她因遭遇背叛而切齿诅咒,痛斥对方忘恩负义。
可译为“grind out an oath”,其中“切齿”对应“gnash one's teeth”,“诅咒”对应“curse/damn”。
该词带有强烈负面情绪,日常交流需谨慎使用,避免激化矛盾。若需更多例句或出处考证,可参考古籍如《南山诗》《经学理窟》等(、)。
阿米根鼻中隔黄变症持有执照的公仓垂布单数的倒闭打压试验对称现象恶事法拉第暗区放大功率防起泡添加剂工程试验程序购买授权书国外经营活动会计脚底接体静止冷却柯楠低酸勒济厄尔氏征滤泵明智之士偏身肌驰缓齐墩果酸区域字符编码实感温度时钟发生驱动器双值决策通信量统计拓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