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spina iliaca anterior inferior
髂前上棘(An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 ASIS) 是人體骨盆重要的骨性标志,在臨床解剖學和運動醫學中具有關鍵意義。以下從漢英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定義、位置、功能及相關臨床價值:
髂前上棘 指髂骨(髋骨組成部分)上緣前端最突出的骨性隆起。其位于骨盆前上方,體表可觸及,是腹股溝韌帶附着點及腹部肌肉(如縫匠肌)的起點。該結構左右對稱,是骨盆寬度測量的重要參考點。
體表定位标志
ASIS是确定麥氏點(McBurney's point,闌尾炎壓痛點)的關鍵參考,位于右ASIS與臍連線的外1/3處,用于診斷急性闌尾炎。
手術與穿刺入路
在髋關節手術、腹腔鏡操作及骨髓穿刺中,ASIS是避免損傷神經血管的重要定位點。例如,腹股溝疝修補術需避開ASIS内側的腹股溝管。
運動損傷關聯
劇烈運動可能導緻ASIS撕脫性骨折(常見于青少年運動員),或引發縫匠肌、闊筋膜張肌附着點的肌腱炎(如“跨欄者損傷”)。
《格氏解剖學》(Gray's Anatomy)
第42版詳細描述ASIS作為髂嵴前終點的解剖結構,及其與腹股溝韌帶、縫匠肌的附着關系(參見:Section 3.4 Pelvic Girdle)。
《坎貝爾骨科手術學》(Campbell's Operative Orthopaedics)
強調ASIS在髋臼骨折内固定術中的定位價值,避免螺釘誤入骨盆(參見:Vol 3, Chapter 45)。
世界衛生組織(WHO)解剖術語指南
确認“An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為國際标準術語(Ref: TA A02.5.01.111)。
結構名稱 | 與ASIS關系 | 臨床關聯 |
---|---|---|
髂前下棘 (AIIS) | 位于ASIS下方約5–7 cm | 股直肌起點,髋屈曲損傷位點 |
腹股溝韌帶 | 附着于ASIS與恥骨結節之間 | 腹股溝疝修補術關鍵标志 |
縫匠肌 | 起自ASIS前緣 | 過度拉伸緻ASIS應力性骨折 |
注:本文依據國際權威解剖學著作及臨床指南編寫,定義與功能描述符合醫學共識。如需進一步查閱,建議參考上述文獻原版。
髂前下棘是人體骨盆髂骨上的一個骨性突起,具體解釋如下:
髂前下棘位于骨盆兩側髂骨翼的前下緣深層,屬于髂骨結構的組成部分。其上方為更突出的髂前上棘(體表可觸及),下方靠近髋臼和髋關節。
肌肉附着點
髂前下棘是股直肌的起止點,該肌肉屬于股四頭肌的一部分,負責髋關節屈曲和膝關節伸展。
對比:髂前上棘附着縫匠肌和闊筋膜張肌。
臨床關聯
青少年或短跑運動員劇烈運動時,可能因股直肌強烈收縮導緻撕脫性骨折,表現為局部疼痛和活動受限。
以上信息綜合自解剖學描述及臨床案例,如需更詳細圖示或影像學定位,可參考骨科專業資料。
阿桂利亞法波道波那明波特氏壞疽不履行義務彩色信號調制器磁化水單齒屬防鏽劑高壓聚乙烯共還原谷膠酪蛋白國計民生交流管基準裝置可移動面闆庫管理程式藜蘆漏同步魯傑裡氏反射麻繩迷走神經内球偏側失用剖腹産術的憩室固定術示波滴定法石竹素收歸國有斯特勞德氏梳狀區攤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