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average inventory level
average; counterpoise; equilibration; evenness
【醫】 Av.; average
【經】 avg.
【經】 inventory level
平均存貨水準(Average Inventory Level)是會計與供應鍊管理中的核心指标,指企業在特定周期内(如月度、季度或年度)持有的存貨的平均價值或數量。該術語在漢英詞典中對應英文"Average Inventory Level",用于衡量企業庫存管理的效率與資金占用情況。以下從定義、計算與應用三個維度詳細解析:
包括原材料(Raw Materials)、在産品(Work-in-Process)及産成品(Finished Goods)三類。其水準反映企業為維持正常運營而儲備的庫存規模 。
需明确計算周期(如年度),避免因季節性波動導緻數據失真。例如零售業在旺季前會主動提高存貨水準 。
标準計算公式:
$$ text{Average Inventory Level} = frac{text{期初存貨 + 期末存貨}}{2} $$
若需更高精度(如多期數據),可采用:
$$ text{Average Inventory} = frac{sum_{i=1}^{n} text{周期内各時點存貨值}}{n} $$
示例:某公司Q1期初存貨¥500萬,期末¥700萬,則平均存貨水準 = (500 + 700)/2 =¥600萬 。
與存貨周轉率(Inventory Turnover)直接關聯:周轉率 = 銷售成本 / 平均存貨。水準過高可能預示滞銷風險,過低則可能導緻缺貨損失 。
制造業通常通過JIT(準時制生産)降低平均存貨水準,減少資金占用。實證研究表明,存貨每降低10%,企業現金流可提升1.2%-2.5% 。
在零售業,平均存貨水準是供應商管理庫存(VMI)的關鍵考核指标,直接影響補貨頻率與物流成本 。
平均存貨水準(平均存貨水平)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内(如月度、年度)存貨的平均持有量,用于衡量庫存管理的效率及資金占用情況。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概念
平均存貨水準反映企業庫存物資(原材料、在制品、成品等)在特定時間段内的平均水平。它幫助評估庫存波動、優化采購與生産計劃,并影響短期償債能力。
存貨構成
包括:
簡單平均法
適用于數據較少的情況,公式為:
$$
text{平均存貨} = frac{text{期初存貨} + text{期末存貨}}{2}
$$
(來源:)
移動平均法
適用于多期數據,例如年度計算:
$$
text{年平均存貨} = frac{sum_{i=1}^{12} text{月平均存貨}}{12}
$$
(來源:)
評估運營效率
通過存貨周轉率(銷貨成本/平均存貨)衡量存貨流動性,周轉率越高,資金使用效率越好。
影響財務指标
平均存貨過高可能導緻資金積壓,過低則可能影響生産連續性,需平衡庫存水平與流動性。
假設某企業年初存貨為100萬元,年末為150萬元,則:
$$
text{年平均存貨} = frac{100 + 150}{2} = 125 text{萬元}
$$
若全年銷貨成本為500萬元,存貨周轉率為:
$$
frac{500}{125} = 4 text{次/年}
$$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來源網頁(如MBA智庫百科)。
安德魯索夫法安全性視器布可隆采葡萄電壓範圍倍增器定義名稱多分子性額靜脈二進制記數法分子内能量傳遞腹膜腔固态邏輯技術合約要點混配配位化合物漿液性中心性視網膜炎基例技術分級橡膠積壓未交訂貨梨木羅蘭圓美國材料試驗标準煤炭脫灰脒基胍迷走神經素檸檬皮汽車集裝箱雙軸應力束帶層透水性忘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