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bowel movement; defecation; dejection; laxation
"排糞"是描述人體或動物通過消化系統排出糞便的生理過程。根據《漢英大詞典(第三版)》的定義,該詞對應的英文翻譯為"defecation"或"bowel movement",指腸道将未被吸收的食物殘渣通過肛門排出體外的過程。
從生理學角度,排糞涉及結腸的蠕動運動和直腸括約肌的協調收縮。《默克診療手冊》指出,該過程由自主神經系統控制,正常頻率為每日3次至每周3次均屬健康範圍。在臨床醫學中,排便異常可能提示消化系統疾病,如便秘(每周少于3次)或腹瀉(每日超過3次稀便)。
該術語在畜牧學領域具有特殊含義,《大英百科全書》記載,動物排糞頻率與物種相關,例如奶牛每日排便12-18次,而馬匹僅需5-12次。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衛生指南特别強調,規範處理人類排洩物是預防霍亂、傷寒等糞口傳播疾病的關鍵措施。
“排糞”指将消化後的食物殘渣(糞便)通過肛門排出體外的生理過程。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與生理機制 排糞是人體消化系統的最終環節,當直腸内糞便積累到一定量時,會刺激腸壁感受器,觸發神經信號傳遞至大腦産生便意,隨後通過肛門括約肌的協調收縮完成排洩。
2. 形成過程
3. 相關醫學概念
4. 其他延伸含義
若需了解排糞相關疾病的詳細診斷或治療方法,建議參考專業醫學資料或咨詢醫生。
苯基硬脂酸金屬鹽成形氈子陳述丹麥人單元詞系統達維遜氏反射電子束焊接分子層氟苯乙砜虹膜部分切除術後置條件接觸水分進氣口凸輪顆粒圓度連系濾過壓内置電位拟大腸杆菌硼酸錳前染色質染深色的絨錐沙利芬甯砂心制造法實質内植入法受控點調查報告書投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