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裁軍(disarmament)是國際政治與軍事領域的重要概念,指國家或軍事集團主動削減武裝力量規模或武器裝備數量,以達到降低軍事沖突風險、維護區域或全球安全的目标。該詞由“裁”(削減)和“軍”(軍隊)構成,對應英文“disarmament”包含“解除武裝”的核心語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裁軍”定義為“裁減軍隊人員和軍事裝備”。其英文釋義在《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中擴展為“the act of a country reducing the size of its armed forces or the number of weapons, especially nuclear weapons”,強調核武器裁減的特殊性。按實施範圍可分為:
聯合國裁軍事務廳(UNODA)文件顯示,現代裁軍機制始于20世紀國際聯盟的軍控倡議,二戰後通過《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1963)、《中導條約》(1987)等形成體系化框架。中國自1985年起實施百萬大裁軍,2003年設立國防白皮書制度,定期公布軍隊員額數據,成為單邊裁軍的典型案例。
牛津大學出版社的研究指出,有效裁軍可使軍事開支占比下降3-5%,釋放資源用于民生建設。聯合國數據顯示,全球核彈頭數量從1986年高峰期的7萬枚降至2023年的1.27萬枚,證明多邊裁軍機制的實際效力。
裁軍是指國家或政治集團通過減少武裝人員數量、削減軍事裝備或調整軍備結構,以實現軍事力量的合理化控制。以下是詳細解釋:
裁軍的核心含義是裁減軍隊規模與軍事裝備,既包括單方面主動縮減軍備,也涉及國際協議下的多邊行動。例如,冷戰期間美蘇通過條約限制核武器數量即屬于典型裁軍行為。
需要說明的是,裁軍并非單純追求數量減少,而是強調建立更高效、更適應現代安全需求的國防體系。曆史上成功的裁軍案例往往伴隨嚴格核查機制與互信措施。
安其敏扁平體變時特性别名段伯氨喹啉船歌對稱三十一酮發貨通知書分布式系統網絡腹主動脈共同故意光發射度股凹環戊哌丙醇剪毛綿羊革減壓廂式幹燥器角豆粉晶體管效應流行性剝脫性皮炎硫酸锶煤灰面向問題的語言汽油表标度闆商品對應收款項的比率雙向通行說教者髓周的同位素學通信量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