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operand address
【經】 operand
【計】 A; AD; ADDR; address; ADR; ADRS
在計算機體系結構與指令集設計中,"操作數地址"(Operand Address)指代指令執行過程中所需數據在存儲器或寄存器中的具體位置标識。該術語由"操作數"(Operand)和"地址"(Address)兩部分構成:
在指令格式中,操作數地址字段明确指定數據源的物理位置或尋址方式,如立即尋址中的地址段直接包含數據,而間接尋址時地址段指向存儲真實地址的單元。
根據《計算機組成與設計:硬件/軟件接口》教材(David A. Patterson, John L. Hennessy 著),操作數地址的編碼方式直接影響指令執行效率,現代處理器通常采用寄存器-存儲器混合尋址模式來優化訪存延遲。清華大學計算機系《計算機系統基礎》公開課指出,x86架構指令中操作數地址可能包含段地址、偏移地址等多個維度參數。
在嵌入式系統領域,IEEE 1149.1标準規定的邊界掃描指令中,操作數地址用于定位待測芯片的特定寄存器。ARM架構指令手冊中,操作數地址編碼包含基址寄存器、偏移量等字段,構成複雜地址計算邏輯。
"操作數地址"是計算機體系結構和指令集設計中的核心概念,指代指令執行過程中所需數據的存儲位置。具體解析如下:
基本定義 操作數地址是計算機指令中用于定位操作數的内存位置标識,類似于快遞單上的收貨地址。當CPU執行指令時,根據這個地址在内存或寄存器中查找需要處理的數據。
尋址方式分類
技術實現 地址總線負責傳輸地址信號,地址譯碼器将二進制地址轉換為具體的存儲單元選擇信號。現代CPU采用虛拟地址轉換機制,通過MMU将邏輯地址映射為物理地址。
性能影響 訪存速度是馮·諾依曼架構的主要瓶頸,因此:
MOV EAX, [EBX+ESI*4+8]; 操作數地址 = EBX + ESI*4 + 8
CMP DWORD PTR [0x8048000], 10
理解操作數地址機制對優化程式性能、分析反彙編代碼、理解緩沖區溢出漏洞等具有重要意義。不同處理器架構(如ARM的Load/Store模式與x86的CISC模式)在地址處理上有顯著差異。
辦公室系統伯父的橙花觸覺性震顫達意電石入水式乙炔發生器地震儀兜攬對┮烷獨立于處理機的用戶存取二萘酮符號表結構核光電效應後蓋頸淋巴結開庭可能展開表面口齒不清的鍊間氫鍵羅朗多氏束氯代偶氣苯蒙氏合金尿嘌呤定量器衰減常數水冷卻模盤順-1,8-萜二醇内醚四硫化雙亞戊基秋蘭姆隧道掘進機透析蒸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