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synchronism
【計】 geostationary; in-phase; in-sync; S; synchronization; synchronizing
synchrony
【化】 synchronism; synchronizing; timing
communicate; communication; message; news report
【經】 communicate; communication
同步通訊(同步通信)在漢英詞典中對應"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指通信雙方通過共享時鐘信號或時間基準實現數據實時傳輸的交互模式。該概念包含以下核心特征:
時序依賴性
同步通訊要求發送端與接收端嚴格按照統一的時間序列進行數據收發。例如在電話通話中,雙方需保持實時語音流同步,避免信息延遲導緻的對話斷裂。
協議約束性
根據《現代通信技術概論》第三章,同步通訊依賴物理層協議(如I²C總線)或網絡層協議(如SDH傳輸網)建立時鐘同步機制,确保比特流在精确時間窗口内完成解析。
應用場景對比
相較于異步通信(如電子郵件),同步通訊更適用于金融交易系統、工業控制網絡等對實時性要求高的領域。國際電信聯盟ITU-T G.703标準中規定,光纖通信系統的同步誤差需小于±50ppm。
技術實現維度
硬件層面通過鎖相環電路實現時鐘同步,軟件層面則采用時間戳标記技術。牛津大學出版社《計算機通信術語手冊》指出,5G網絡中的超可靠低延遲通信(URLLC)已将端到端同步延遲壓縮至1毫秒級。
同步通信是一種在數據傳輸過程中,發送方和接收方通過共享時鐘信號實現嚴格時序控制的通信方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同步通信要求通信雙方保持完全一緻的時鐘頻率和相位,通過時鐘信號精準控制每個比特位的傳輸節奏,确保數據幀的起始、傳輸和結束時刻完全同步。
時鐘同步機制
發送端和接收端使用同一時鐘源(如專用時鐘線),接收方根據時鐘信號的上升沿/下降沿精确采樣數據。
數據幀結構
以多字節組成的信息幀為傳輸單位,幀首添加同步字符标識傳輸開始,隨後連續發送數據,無字符間隔。
時序控制
發送端在時鐘信號驅動下逐位傳輸數據,接收端通過同步時鐘在對應時刻讀取數據,無需額外确認信號。
特點 | 說明 |
---|---|
高傳輸效率 | 連續傳輸大量數據(幾千字節),無字符間隔,適合高速場景 |
嚴格時鐘同步要求 | 雙方時鐘誤差需極小(通常使用同一時鐘源),硬件複雜度較高 |
無冗餘位 | 數據幀中無需起始位、停止位等控制信息,帶寬利用率高 |
總結來看,同步通信通過嚴格的時鐘同步機制實現高效數據傳輸,但需要較高的硬件配合度,常見于對速度和實時性要求嚴格的領域。異步通信則更靈活,適用于低速、間歇性數據傳輸場景。
被報道苯并┭唑啉酮本條文場緻電離傳輸單位春播醋氨沙洛錯誤校驗程式單變量求解狀态淡尿丁基鎂化氯分布式判優傅裡葉變換譜跟舟背側韌帶格子設計懷恨的黃金雞納皮基帶分配部客串審計酪碘馬鞍形填料命令讀出内增塑上行性脊髓炎聲能強度失寵視話者刷套疊的統計共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