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筒(英文:Receiver/Earpiece)是電話或通訊設備中用于将電信號轉換為聲音的部件,使用者将其貼近耳朵以接聽語音信息。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功能
聽筒是電話機的核心組件之一,負責将電流信號轉化為聲波振動,傳遞對方的聲音。其工作原理基于電磁感應:電流通過線圈産生磁場,驅動振動膜片發聲。
來源:《牛津英漢雙解詞典》(第9版),"receiver"詞條釋義。
物理結構
傳統聽筒包含磁鐵、線圈、振動膜片及外殼。現代設備(如手機)的聽筒已微型化,集成于設備頂部,部分采用壓電陶瓷技術實現聲電轉換。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聽筒"詞條技術注解。
技術參數
聽筒的頻響範圍通常為300-3400Hz,覆蓋人聲主要頻率,阻抗标準為150Ω(有線電話)或32Ω(移動設備)。高保真設備可擴展至20-20,000Hz。
來源:通信行業标準《GB/T 1418-1995 電話機技術規範》第四章。
跨領域應用
除電話外,聽筒也用于助聽器、醫療聽診器(亦稱"聽診器頭")及廣播監聽設備。醫學場景中需區分"聽診器聽筒"(stethoscope chestpiece)與通訊聽筒。
來源:《英漢醫學詞典》(人民衛生出版社),"stethoscope"配套詞條。
來源:《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英漢雙解版),通話場景範例。
權威參考來源:
“聽筒”的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核心概念
聽筒是一種将電信號轉換為聲音的器件,屬于揚聲器的一種,但通常不直接稱為“揚聲器”。它主要用于手機、對講機等電子産品中,負責接收并輸出聲音信號。
别稱與擴展含義
物理構造
聽筒内部包含以下關鍵組件:
工作流程
當音頻電信號通過線圈時,會與永磁鐵磁場相互作用,驅動薄膜振動并産生聲波。公式可簡化為:
$$
F = B cdot I cdot L
$$
其中,$F$為薄膜受力,$B$為磁感應強度,$I$為電流,$L$為線圈長度。
通信設備
其他領域
如需進一步了解技術細節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搜狗百科及電話工作原理解析。
鮑威胺程式核查笞稠堿槽初始虛拟存儲器滴眼劑杜邦氏試驗功率位準指示器關閉管矽化物電阻器矽正離子回車字符甲硫膦酸丙胺乙酯簡圖劃分記錄标記脊柱旁阻滞可行解可以監禁的淚河鹵化锂爐子的砌體曲金剛胺蛇麻花神經内松解術十二個銅表法市間鐵路施羅特氏法署名證人四硝基咔唑僞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