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condition coverage
在軟件測試領域,條件覆蓋(Condition Coverage)是一種白盒測試方法,其核心要求是設計足夠的測試用例,使得程式中每個邏輯條件的所有可能結果至少被滿足一次。該術語對應的英文表述為"Condition Coverage",常與分支覆蓋(Branch Coverage)共同用于測試用例有效性評估。
從漢英詞典角度解析:
if (A > 0 && B == true)
中的A > 0
和B == true
均為獨立條件。與分支覆蓋的區别在于:條件覆蓋關注每個子條件的真/假取值組合,而分支覆蓋僅驗證整個判定語句的真假路徑。例如對于if (A && B)
語句,條件覆蓋要求分别測試A
和B
各自為真/假的情況,而分支覆蓋隻需驗證整個if
語句的真假結果。
該方法在IEEE标準《軟件測試文檔編制規範》(IEEE 829-2008)中被列為基本測試準則之一,特别適用于航空電子系統等對條件判斷完整性要求極高的領域。實際應用中常借助CodeSonar、Coverity等靜态分析工具進行覆蓋率檢測。
條件覆蓋(Condition Coverage)是軟件測試中白盒測試的一種常用方法,主要用于衡量測試用例對代碼中邏輯條件的覆蓋程度。其核心目标是确保每個邏輯條件(布爾表達式中的子條件)的所有可能結果(真/假)在測試中至少被觸發一次。
if (A > 0 && B < 0)
中,A > 0
和 B < 0
是兩個獨立的條件。假設代碼中存在以下邏輯判斷:
if (A > 0 and B < 0):
# 執行某些操作
條件覆蓋的目标:
A > 0
為真(True)和假(False)。B < 0
為真(True)和假(False)。可能的測試用例:
A=1, B=-1
→ 覆蓋 A>0=True
和 B<0=True
。A=-1, B=1
→ 覆蓋 A>0=False
和 B<0=False
。A && B
)的真假結果是否被覆蓋。A
和 B
)的真假結果,但不保證所有判定組合被覆蓋。例如,在上述例子中:
if
語句整體為真和為假的情況。A>0
和 B<0
)的真假都被覆蓋,但可能忽略整體判定的某些組合(如 A>0=True
但 B<0=False
的情況)。通過條件覆蓋,可以有效提升代碼質量,減少因未覆蓋子條件導緻的潛在缺陷。
巴頓效應巴恩斯氏擴張袋白藓鹼巴列等強訊號區等色線對稱配置骨痂號角形饋電器後毛細管黃夾苷B呼吸支氣管角分散淨原子布居救貧區髋關節支持帶酪酸試驗臨時紅利卵床脫落麥粉樣的木雕牽頭經理行求平方根算法熱氣流療法肉食過多使屈從于實習法庭曙光四氮雜己環對二酮烷芳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