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兆盧瑟福
"megarutherford"是由"mega-"和"rutherford"組成的複合詞,屬于放射性活度測量領域的技術術語。作為國際單位制前綴,"mega-"表示百萬倍($10$),而"rutherford"是曆史上用于表示每秒原子核衰變次數的非國際單位,1 rutherford定義為每秒$10$次衰變。因此從構詞法推斷,"1 megarutherford"理論上應等于$10^{12}$次衰變/秒。
該單位名稱源于放射性研究先驅歐内斯特·盧瑟福(Ernest Rutherford)。根據美國國家标準技術研究院(NIST)的計量标準,雖然現代科學界已普遍采用貝可勒爾(Bq)作為放射性活度标準單位(1 Bq=1次衰變/秒),但在核工程領域仍有部分技術文獻沿用傳統單位進行專業表述。
需要注意的是,國際輻射單位與測量委員會(ICRU)第85號報告明确指出,使用非标準單位時需配套說明其與國際單位制的換算關系。例如美國能源部下屬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在2023年發布的《放射性廢物處理指南》中,仍可見"megarutherford"用于描述高放射性物質的衰變速率。
根據搜索結果和詞源分析,megarutherford 是一個由前綴“mega-”和“rutherford”組合而成的專業術語,具體含義如下:
因此,1 megarutherford (MRd) = (10) Rd = (10^{12}) Bq。
該單位主要用于核物理學或放射性測量領域,表示極強放射性物質的活度。但由于國際标準單位已普遍采用貝克勒爾(Bq)或居裡(Ci),megarutherford 實際使用非常罕見,可能僅出現在某些曆史文獻或特定場景中。
如需進一步探讨其科學背景,可提供具體使用場景以便定向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