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kəʊ'hiːrə/ 美:/'koʊˈhɪrər/
複數 coherers
n. 粉末檢波器
Coherer(金屬粉末檢波器)是一種早期無線電技術中用于檢測電磁波的裝置,其名稱源于動詞“cohere”(黏合、一緻)。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功能
Coherer由金屬粉末(如鎳、銀)填充在玻璃管中制成,兩端連接電極。當接收到電磁波(如無線電信號)時,金屬顆粒會因電磁作用黏結成導電狀态,從而觸發電路響應。這一特性使其成為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無線電接收器的核心元件。
曆史背景
它由法國物理學家Édouard Branly于1890年發明,後經改進應用于馬可尼的無線電通信系統,推動了早期無線電報的發展。
工作原理
未受電磁波作用時,金屬粉末因松散排列而電阻較高;受電磁波激發後,顆粒黏結導緻電阻驟降,電流通過并觸發外部設備(如電報機或蜂鳴器)。使用後需輕敲複位至絕緣狀态。
詞源與關聯
名詞“coherer”源自動詞“cohere”,意為“黏合、邏輯一緻”,既描述其物理特性(金屬顆粒黏結),也隱含信號檢測的穩定性要求。
應用與局限性
主要用于早期無線電報接收,但因靈敏度低、需手動複位等缺陷,後被更先進的檢波技術(如晶體檢波器、真空管)取代。
詞性: 名詞
發音: kəʊˈhɪərə(r)
定義: 一種電子元件,用于接收無線電信號并将其轉換成電流信號。
用法: 在無線電通信中,Coherer可以用作接收機的核心元件。
解釋: Coherer最初是由法國物理學家Edouard Branly于189年發明的。它是一種簡單的無線電檢波器,由兩個金屬電極組成,之間填充了一些細小的金屬顆粒或粉末。當無線電信號經過Coherer時,顆粒或粉末會短暫地形成一個導體,允許電流通過,使得Coherer的電阻變得非常低。這個過程被稱為Coherer的“共振”,因為它使得Coherer對特定頻率的無線電信號變得特别敏感。
Coherer在無線電通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是無線電接收機的核心元件。然而,由于它需要定期清理和調整,以及它對特定頻率的敏感度,因此在20世紀初被更先進的檢波器所取代。
近義詞: 無線電檢波器、晶體管、二極管
反義詞: 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