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ˌmɔːsəˈliːəm/ 美:/'ˌmɔːsəˈliːəm/
陵墓
複數:mausoleums或mausolea
n. 陵墓;陰森森的大廈
The royal mausoleum was emptied by robbers.
皇家陵墓被強盜洗劫一空。
There is a hidden switch inside the mausoleum.
這個陵墓内部有暗藏的開關。
The hero temporarily put the fainted boy in the mausoleum.
英雄把暈倒的男孩暫時放進了陵墓。
A mausoleum is a building which contains the grave of a famous person.
陵墓是指埋葬着名人的墳墓
Guards of Lenin's mausoleum were in felt boots with galoshes.
列甯陵墓的守衛們穿着氈靴的膠套鞋。
I wake to a mausoleum; you are here.
我蘇醒于一所陵墓;你在這裡。
All that marble brought to mind a mausoleum.
所有那些大理石讓人想起了陵墓。
However, he has not left the real mausoleum.
但是,他卻沒有留下真正意義上的陵墓。
It later became the mausoleum of Shah Jahan too.
後來,這也成為了沙•賈漢的陵寝。
Mausoleum(陵墓)指一種規模宏大、建築結構精緻的紀念性陵墓,通常用于安葬重要曆史人物或統治者。該詞起源于公元前4世紀小亞細亞的摩索拉斯陵墓(Mausoleum at Halicarnassus),這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為波斯總督摩索拉斯(Mausolus)及其妻子建造。陵墓的特點包括宏偉的石材結構、雕刻裝飾以及象征權力與永生的建築元素,例如埃及金字塔、印度泰姬陵(Taj Mahal)等均屬經典案例。
現代語境中,“mausoleum”也指代安葬多位家族成員的公共墓室,常見于歐美國家。例如,美國弗吉尼亞州的阿靈頓國家公墓(Arlington National Cemetery)内設有軍人紀念陵墓,體現其社會紀念功能。從建築學角度看,陵墓設計往往融合宗教、文化符號,如中國明十三陵采用風水布局,反映古代帝王“事死如事生”的觀念。
權威文獻如《大英百科全書》将陵墓定義為“兼具陵寝與紀念碑功能的建築”,強調其在曆史研究與文化遺産保護中的價值。
mausoleum(發音:英式/ˌmɔːsəˈliːəm/,美式/ˌmɔːsəˈliːəm/)是英語名詞,核心含義為“陵墓”,特指為紀念重要人物而建造的獨立建築,通常包含墓室或遺體存放空間。其詞源可追溯至古希臘語 Mausoleion,源自波斯總督摩索拉斯(Mausolus)的陵墓(位于今土耳其的哈利卡納蘇斯),該建築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功能定位:
建築結構:
古代至現代的演變:
文化隱喻:
典型搭配:
例句解析:
Mao's embalmed body is displayed in the Mausoleum of Mao Zedong.(毛澤東的遺體保存在毛主席紀念堂。)
The Ding Mausoleum is the tomb of Emperor Wanli of the Ming Dynasty.(定陵是明萬曆皇帝的陵墓。)
mausoleum 是兼具建築藝術、曆史紀念與文化象征的詞彙,其定義從古代帝王陵墓擴展至現代公共紀念空間。理解該詞需結合其曆史起源(如摩索拉斯陵墓)、結構特征(地上/地下墓室)及文化隱喻(如權力、愛情)。在語言使用中,需注意與 tomb 的規模差異及 cenotaph 的功能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