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泌尿] 等滲尿
isosthenuria(等滲尿)是醫學術語,指尿液滲透壓與血漿滲透壓相近的病理狀态,表明腎髒濃縮或稀釋尿液的功能受損。正常情況下,健康人尿比重在1.002-1.035之間波動,而等滲尿的尿比重固定于1.008-1.012(相當于血漿滲透壓300mOsm/kg)。該現象常見于慢性腎髒病晚期,特别是腎小管間質病變導緻的尿濃縮功能障礙。
根據《默克診療手冊》的病理生理學描述,等滲尿的形成機制主要涉及:①腎髓質高滲梯度消失(如髓袢功能異常);②抗利尿激素(ADH)反應性降低;③腎單位廣泛損傷導緻溶質排洩率改變。這種現象可作為慢性腎功能衰竭進展的重要實驗室指标。
臨床實踐中,等滲尿常伴隨多尿、夜尿增多等症狀。美國國家腎髒基金會(NKF)建議,對于持續存在等滲尿的患者需進行腎功能全套評估,包括肌酐清除率、尿蛋白定量及腎髒超聲檢查,以明确基礎病因并指導治療。
參考來源:
Isosthenuria(等滲尿)是醫學術語,指尿液滲透壓與血漿滲透壓接近,且尿液比重固定在約1.010的現象。這表明腎髒喪失了濃縮或稀釋尿液的能力,通常與腎小管功能嚴重受損相關。
正常情況下,腎髒通過腎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調節尿液濃度。當腎小管(尤其是髓袢和集合管)受損時,尿液無法根據身體需求濃縮(如脫水時)或稀釋(如水分過剩時),導緻尿液滲透壓與血漿相似(約300 mOsm/kg)。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疾病關聯或檢測方法,建議查閱腎髒病學專業文獻或臨床指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