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ia是什麼意思,Frankia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n. [微] *********氏菌屬
例句
If the original host plant was replaced by others, both these Frankia 'infective ability and nitrogenase activity in new symbiotic system were lower.
供試菌隨寄主植物的改變,侵染能力及所建立的共生系統固氮活性有所降低。
專業解析
Frankia 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專業術語,主要應用于微生物學和植物學領域:
-
微生物學定義(屬名):
Frankia 首先是一個細菌屬的名稱。它屬于放線菌門(Actinomycetota)。這個屬的細菌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學和經濟意義,因為它們能夠進行固氮作用。具體來說:
- 固氮能力: Frankia 細菌是少數能夠将大氣中的惰性氮氣(N₂)轉化為植物可利用的氨(NH₃)或铵離子(NH₄⁺)的微生物之一。這個過程稱為生物固氮。
- 共生關系: Frankia 最著名的特性是能與特定的非豆科木本植物形成根瘤共生體。這些植物被稱為放線菌根植物(Actinorhizal plants)。在根瘤内,Frankia 細菌為宿主植物提供固定的氮源,而宿主植物則為細菌提供碳源(如糖類)和受保護的環境。這種共生關系極大地促進了這些植物在貧瘠土壤(尤其是缺氮土壤)上的生長和生存。
- 宿主範圍: Frankia 能與8個科、24個屬的超過200種植物形成共生關系。重要的宿主植物科包括桦木科(如桤木屬 Alnus)、木麻黃科(如木麻黃屬 Casuarina)、鼠李科(如美洲茶屬 Ceanothus)、胡頹子科(如沙棘屬 Hippophae、胡頹子屬 Elaeagnus)等。
- 分類與多樣性: Frankia 屬内存在顯著的遺傳多樣性,根據其宿主感染特異性、在純培養條件下的生長能力以及分子系統發育分析,通常被劃分為幾個主要的進化分支或“基因種”。Frankia alni 是該屬的模式種。
-
植物學定義(共生體):
在植物學文獻中,“Frankia” 有時也用來指代由 Frankia 細菌與放線菌根植物共同形成的根瘤結構本身,或者更廣義地指這種特殊的共生關系。例如,描述某植物“形成了 Frankia” 意指該植物形成了含有 Frankia 細菌的固氮根瘤。
詞源:
該屬名 Frankia 是為了紀念德國微生物學家阿爾伯特·伯恩哈德·弗蘭克(Albert Bernhard Frank),他在19世紀末首次發現并描述了桤木根瘤中的内生菌(後來被證實為 Frankia 細菌),并創造了“共生”(Symbiosis)一詞來描述這種互惠關系。
權威來源參考:
- 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 (NCBI) Taxonomy Database: 提供了 Frankia 屬及其物種的正式分類學信息,包括模式種 Frankia alni 的描述。這是微生物分類學的核心參考數據庫。來源:NCBI Taxonomy.
- 《伯傑氏系統細菌學手冊》(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s of Archaea and Bacteria): 權威的細菌分類學參考著作,包含 Frankia 屬的詳細描述、分類曆史和生理生化特征。來源:Bergey's Manual.
- 美國農業部林務局 (USDA Forest Service) 相關研究: 提供了關于 Frankia 與放線菌根植物共生關系、生态作用(特别是在森林生态系統的氮循環和先鋒樹種定植中)以及其在造林和土地複墾中應用的詳細信息。來源:USDA Forest Service Research.
- 國際原核生物系統學委員會 (ICSP) 及《國際系統與進化微生物學雜志》(IJSEM): 負責細菌命名規則的制定和新種的有效發表。Frankia 屬及其種的描述和命名遵循該委員會的規定。來源: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 植物學與微生物共生研究文獻: 大量發表在《自然》(Nature)、《科學》(Science)、《新植物學家》(New Phytologist)、《微生物學綜述》(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views) 等頂級期刊上的研究論文深入探讨了 Frankia 的生物學、基因組學、宿主識别機制以及共生固氮的分子基礎。來源:ScienceDirect, Nature, Wiley Online Library 等學術數據庫的相關研究論文。
- 國際植物命名法規 (ICN): 雖然主要規範植物命名,但植物共生體的描述(如根瘤類型)也遵循科學界的慣例,其中“Frankia”作為共生體名稱的使用廣泛見于植物學文獻。來源: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algae, fungi, and plants (ICN).
網絡擴展資料
Frankia 是微生物學中的一個專業術語,指一類與非豆科植物共生的固氮放線菌,中文譯名為*********氏菌。以下是詳細解釋:
-
生物學特性
Frankia 屬于放線菌目(Actinomycetales),具有極強的共生固氮能力。它能與約25個屬的非豆科植物(如木麻黃屬、楊梅屬等)形成根瘤,并通過根瘤将空氣中的氮氣轉化為植物可利用的氨,從而為宿主植物提供氮素營養。這種共生關系在森林和貧瘠土壤生态系統的氮循環中至關重要。
-
生态與經濟意義
Frankia 廣泛分布于全球,尤其在缺乏豆科植物的生态系統中(如高緯度或高海拔地區)是主要的固氮微生物。其宿主植物(如木麻黃)常用于防風固沙、土壤改良和林業生産,因此 Frankia 在農林業可持續發展中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
研究進展
基因組學研究表明,不同 Frankia 菌株的固氮基因存在顯著差異,這可能與其宿主特異性有關。此外,科學家嘗試通過海藻酸鈣菌劑等技術提升其田間接種效率,以優化植物固氮效果。
發音與翻譯:
- 法語/英語發音近似“弗蘭基亞”(/ˈfræŋkiə/)。
- 中文文獻中常譯為“*********氏菌”或直接使用拉丁學名 Frankia。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菌株分類或分子機制,可查閱、4、7的學術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tactiledevoid ofbowerdeductivebacklotdistractionsfeatheredpauperizeploughedpollsterspreludiosuturedEaster eggelectronic periodicalsoil panorganizational cultureself tapping screwstrategic partnershipaminoglycosideatransferrinemiacantaloupeconfermentcrutchedGadiformesgeobarometergigotgroggeryhypodermaintermolecularl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