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ia是什么意思,Frankia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常用词典
n. [微] *********氏菌属
例句
If the original host plant was replaced by others, both these Frankia 'infective ability and nitrogenase activity in new symbiotic system were lower.
供试菌随寄主植物的改变,侵染能力及所建立的共生系统固氮活性有所降低。
专业解析
Frankia 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专业术语,主要应用于微生物学和植物学领域:
-
微生物学定义(属名):
Frankia 首先是一个细菌属的名称。它属于放线菌门(Actinomycetota)。这个属的细菌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学和经济意义,因为它们能够进行固氮作用。具体来说:
- 固氮能力: Frankia 细菌是少数能够将大气中的惰性氮气(N₂)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氨(NH₃)或铵离子(NH₄⁺)的微生物之一。这个过程称为生物固氮。
- 共生关系: Frankia 最著名的特性是能与特定的非豆科木本植物形成根瘤共生体。这些植物被称为放线菌根植物(Actinorhizal plants)。在根瘤内,Frankia 细菌为宿主植物提供固定的氮源,而宿主植物则为细菌提供碳源(如糖类)和受保护的环境。这种共生关系极大地促进了这些植物在贫瘠土壤(尤其是缺氮土壤)上的生长和生存。
- 宿主范围: Frankia 能与8个科、24个属的超过200种植物形成共生关系。重要的宿主植物科包括桦木科(如桤木属 Alnus)、木麻黄科(如木麻黄属 Casuarina)、鼠李科(如美洲茶属 Ceanothus)、胡颓子科(如沙棘属 Hippophae、胡颓子属 Elaeagnus)等。
- 分类与多样性: Frankia 属内存在显著的遗传多样性,根据其宿主感染特异性、在纯培养条件下的生长能力以及分子系统发育分析,通常被划分为几个主要的进化分支或“基因种”。Frankia alni 是该属的模式种。
-
植物学定义(共生体):
在植物学文献中,“Frankia” 有时也用来指代由 Frankia 细菌与放线菌根植物共同形成的根瘤结构本身,或者更广义地指这种特殊的共生关系。例如,描述某植物“形成了 Frankia” 意指该植物形成了含有 Frankia 细菌的固氮根瘤。
词源:
该属名 Frankia 是为了纪念德国微生物学家阿尔伯特·伯恩哈德·弗兰克(Albert Bernhard Frank),他在19世纪末首次发现并描述了桤木根瘤中的内生菌(后来被证实为 Frankia 细菌),并创造了“共生”(Symbiosis)一词来描述这种互惠关系。
权威来源参考:
- 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 (NCBI) Taxonomy Database: 提供了 Frankia 属及其物种的正式分类学信息,包括模式种 Frankia alni 的描述。这是微生物分类学的核心参考数据库。来源:NCBI Taxonomy.
-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s of Archaea and Bacteria): 权威的细菌分类学参考著作,包含 Frankia 属的详细描述、分类历史和生理生化特征。来源:Bergey's Manual.
- 美国农业部林务局 (USDA Forest Service) 相关研究: 提供了关于 Frankia 与放线菌根植物共生关系、生态作用(特别是在森林生态系统的氮循环和先锋树种定植中)以及其在造林和土地复垦中应用的详细信息。来源:USDA Forest Service Research.
- 国际原核生物系统学委员会 (ICSP) 及《国际系统与进化微生物学杂志》(IJSEM): 负责细菌命名规则的制定和新种的有效发表。Frankia 属及其种的描述和命名遵循该委员会的规定。来源: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 植物学与微生物共生研究文献: 大量发表在《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新植物学家》(New Phytologist)、《微生物学综述》(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views) 等顶级期刊上的研究论文深入探讨了 Frankia 的生物学、基因组学、宿主识别机制以及共生固氮的分子基础。来源:ScienceDirect, Nature, Wiley Online Library 等学术数据库的相关研究论文。
-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ICN): 虽然主要规范植物命名,但植物共生体的描述(如根瘤类型)也遵循科学界的惯例,其中“Frankia”作为共生体名称的使用广泛见于植物学文献。来源: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algae, fungi, and plants (ICN).
网络扩展资料
Frankia 是微生物学中的一个专业术语,指一类与非豆科植物共生的固氮放线菌,中文译名为*********氏菌。以下是详细解释:
-
生物学特性
Frankia 属于放线菌目(Actinomycetales),具有极强的共生固氮能力。它能与约25个属的非豆科植物(如木麻黄属、杨梅属等)形成根瘤,并通过根瘤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氨,从而为宿主植物提供氮素营养。这种共生关系在森林和贫瘠土壤生态系统的氮循环中至关重要。
-
生态与经济意义
Frankia 广泛分布于全球,尤其在缺乏豆科植物的生态系统中(如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是主要的固氮微生物。其宿主植物(如木麻黄)常用于防风固沙、土壤改良和林业生产,因此 Frankia 在农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研究进展
基因组学研究表明,不同 Frankia 菌株的固氮基因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与其宿主特异性有关。此外,科学家尝试通过海藻酸钙菌剂等技术提升其田间接种效率,以优化植物固氮效果。
发音与翻译:
- 法语/英语发音近似“弗兰基亚”(/ˈfræŋkiə/)。
- 中文文献中常译为“*********氏菌”或直接使用拉丁学名 Frankia。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菌株分类或分子机制,可查阅、4、7的学术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