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nocide是什麼意思,ethnocide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n. 種族文化滅絕(指對某一種族集團文化的肆意破壞)
例句
Anthropologist termed this politics of ethnocide in Nicaragua.
人類學家将這種現象稱為尼加拉瓜的“************政治”。
專業解析
Ethnocide(種族文化滅絕) 指的是一種系統性破壞特定族群文化特征的行為,目的是消除該族群作為獨特文化群體的存在,但通常不涉及對其成員的大規模物理消滅。其核心在于強制同化,消滅一個群體的語言、宗教、社會制度、傳統生活方式等文化根基,使其文化身份消亡。
核心特征與含義:
-
文化滅絕: Ethnocide 的核心是“文化滅絕”(Cultural Genocide)。它針對的是群體的文化層面,而非其成員的生物存在。手段包括:
- 禁止使用本民族語言: 強制使用主導語言,禁止在公共場合、教育系統或媒體使用少數民族語言。
- 摧毀文化象征與聖地: 破壞或亵渎具有重要宗教、曆史或文化意義的場所、文物和象征物。
- 壓制或禁止宗教實踐: 禁止或限制特定宗教儀式、習俗和信仰體系的傳承。
- 瓦解社會結構與制度: 破壞傳統的領導結構、社會組織形式(如部落、氏族)、法律體系和土地管理制度。
- 強制同化政策: 通過教育系統(如強制寄宿學校)、法律、經濟壓力等手段,強迫群體成員放棄自身文化,接受主導文化。
- 剝奪文化傳承途徑: 切斷代際間的文化知識、技能、口頭傳統和藝術形式的傳遞。
-
與Genocide(種族滅絕)的區别與聯繫:
- 區别: Genocide 的核心是意圖全部或部分毀滅一個民族、族裔、種族或宗教群體本身(《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主要涉及對群體成員的殺害、造成嚴重身體或精神傷害、強制阻止生育等物理性滅絕行為。Ethnocide 則側重于文化身份的消滅。
- 聯繫: 兩者都是對群體生存權的嚴重侵犯。Ethnocide 往往是 Genocide 的前奏或伴隨手段,旨在摧毀群體的抵抗意志和凝聚力。國際社會普遍認為,針對文化的系統性破壞行為構成對人權的嚴重侵犯,并可能構成危害人類罪。聯合國《原住民權利宣言》(UNDRIP)明确保護原住民維護和振興其文化傳統與習俗的權利(第11條),以及建立和管理其教育系統的權利(第14條),這些條款旨在防止 Ethnocide。
-
法律地位:
- 雖然“Ethnocide”或“Cultural Genocide”未被單獨列為一項國際法下的獨立罪行(不同于Genocide),但構成Ethnocide的行為可能構成:
- 危害人類罪: 如果這些行為是在廣泛或有系統地針對任何平民人口進行的攻擊中實施的。
- 戰争罪: 在武裝沖突背景下。
- 嚴重違反人權: 特别是侵犯文化權利、宗教自由、受教育權等。
- 聯合國《原住民權利宣言》等國際文書為反對強制同化和保護文化多樣性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和道德框架。
實例:
曆史上和當代許多針對原住民、少數民族或特定宗教群體的強制同化政策都可被視為Ethnocide的實踐。例如:
- 某些國家曆史上對原住民兒童實施的強制寄宿學校制度,旨在“殺死印第安孩子身上的印第安特性”(Kill the Indian in the child),禁止其使用母語、實踐傳統宗教和習俗。
- 系統性剝奪原住民或少數民族的傳統土地,這不僅造成經濟困難,更切斷了他們與文化和精神生活根基的聯繫。
- 禁止在公共生活、教育或媒體中使用少數民族語言。
中文譯名:
Ethnocide 在中文中常被譯為“種族文化滅絕”、“文化滅絕”或“民族滅絕”(需注意與Genocide的“種族滅絕”區分)。其中“種族文化滅絕”或“文化滅絕”更能準确傳達其針對文化身份進行滅絕的含義。
權威參考來源:
- 聯合國《原住民權利宣言》(UNDRIP): 該宣言是保護原住民權利(包括文化權利)的核心國際文件。其第8條、第11條、第12條、第13條、第14條、第15條等條款明确涉及保護文化特性、防止強制同化、維護語言、宗教、教育權利等内容,直接針對Ethnocide的核心問題。
- 國際法學者拉斐爾·萊姆金(Raphael Lemkin)的著作: 作為“Genocide”(種族滅絕)概念的提出者,萊姆金在其早期定義中實際上包含了文化毀滅的維度。他後來也明确區分了物理滅絕(Genocide)和文化滅絕(Ethnocide)。研究他的思想有助于理解Ethnocide概念的起源和發展。
- 來源: Lemkin, R. (1944). Axis Rule in Occupied Europe: Laws of Occupation, Analysis of Government, Proposals for Redress.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經典著作,奠定了相關概念基礎)
-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HCHR)報告: OHCHR發布的關于原住民權利、少數群體權利或特定國家人權狀況的報告,經常記錄和分析構成Ethnocide的行為模式和政策。
- 危地馬拉曆史澄清委員會報告(CEH): 該報告在調查危地馬拉内戰期間對瑪雅原住民的暴行時,明确使用了“Ethnocide”一詞來描述政府旨在消滅瑪雅文化的政策。
- 來源: Guatemala: Memory of Silence -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for Historical Clarification. (1999). [可在相關人權數據庫或機構網站查找]
網絡擴展資料
Ethnocide(種族文化滅絕)指通過系統性手段破壞或消滅某一特定民族或族群的文化特征和傳統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核心概念
該詞由兩部分構成:
- Ethno-(源自希臘語 ethnos,意為“民族”或“族群”)
- -cide(源自拉丁語 caedere,意為“殺戮”)。
因此,其字面意義為“對族群文化的扼殺”,強調對語言、宗教、習俗等文化元素的摧毀,而非直接物理滅絕(後者稱為genocide,即種族滅絕)。
2.與Genocide的區分
- Ethnocide:針對文化身份,例如禁止使用民族語言、強制同化教育、摧毀宗教場所等。
- Genocide:針對肉體消滅,如大規模屠殺、強迫絕育等。
例如,印第安文化在美國曆史上遭遇的壓制屬于ethnocide,而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則是genocide。
3.現實案例與表現
- 語言消亡:如法語例句提到的“語言消失是種族文化滅絕的一種形式”(Un autre a déclaré que la disparition de langues représentait une forme d'ethnocide.)。
- 殖民曆史:歐洲殖民者通過強制推行宗教和語言,削弱原住民文化根基。
4.法律與倫理争議
盡管國際法明确定義并禁止genocide,但對ethnocide 的界定和保護尚不完善,部分學者主張将其納入反人類罪範疇。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術語(如ethnocentrism 或ethnolinguistics),可參考語言學領域的擴展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go on about stharteriosclerosisanatomicalprecautiouselitisminvestsJackymashedMSNBCpersonagespledgesTrojanstunerhemolytic anemiakeeping recordsmonkey tricksred ribbonshape memorysubstantial connectiontemperature fieldwatershed areaabyeautoscopeCathaysiandebonderkannlutenistmicrofusionmidbodymicrosporang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