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responding period是什麼意思,corresponding period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同期
例句
Profits have risen by 15 per cent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 last year.
與去年同期相比利潤增長了15%。
There is an increase in production of 20% above that of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 of last year.
産量比去年同期增加20%。
Compared to corresponding period last year.
與去年同期比較。
Sales are up 10% on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 last year.
與去年同期比,銷售額上升10%。
In the third quarter of 1999, the Labour force grew by 2.5 per cent over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 of 1998.
1999年第三季的勞動人口與1998年同期比較,增加2.5%。
專業解析
"Corresponding period"(對應期間)是一個在財務分析、商業報告和統計比較中常用的術語,它指的是用于比較的、時間長度相同且具有可比性的另一個時間段。其核心在于進行時間上的同比比較。
具體含義如下:
-
核心概念:時間上的可比性對比
- 當你分析某個特定時期(例如:2024年第一季度)的業績、數據或表現時,"corresponding period" 指的就是用來與之進行對比的、上一個周期或曆史上的同期。
- 最常見的例子是同比(Year-over-Year, YoY) 比較。例如:
- 将2024年第一季度 的銷售額與2023年第一季度 的銷售額進行比較。這裡,2023年第一季度就是2024年第一季度的 "corresponding period"。
- 将2024年7月 的網站訪問量與2023年7月 的訪問量進行比較。2023年7月就是2024年7月的 "corresponding period"。
- 這種比較旨在消除季節性波動(如節假日、天氣因素、行業淡旺季等)的影響,更清晰地反映業務或數據的真實增長趨勢、變化或問題。
-
關鍵特征:
- 時間長度相同: 比較的兩個時期必須具有相同的時長(如都是一個月、一個季度、一年)。
- 時間位置對應: 比較的時期在時間軸上處于相對一緻的位置(如都是第一季度、都是7月份)。
- 目的明确: 主要用于評估相對于曆史同期(尤其是上一個周期)的表現,是增長、下降還是持平。
-
應用場景:
- 財務報告: 公司在季度報告或年度報告中,經常将本期的收入、利潤、每股收益等關鍵財務指标與上年同期(corresponding period)進行比較。
- 銷售分析: 評估本月/本季度的銷售額相比去年同期是增長還是下降。
- 運營指标: 比較用戶增長率、客戶流失率、生産效率等指标在不同年份同一時期的變化。
- 市場研究: 分析市場份額、消費者行為等在特定時間段(如節假日期間)的年度變化。
- 經濟數據: 政府發布GDP、通脹率、失業率等數據時,常提供與上年同期的比較。
-
數學表達(可選理解):
同比變化率(YoY Growth Rate)的常用計算公式為:
$$
text{同比變化率} = frac{text{本期值} - text{上年同期值}}{text{上年同期值}} times 100%
$$
其中,“上年同期值”就是“本期值”的 "corresponding period" 的值。
-
注意事項:
- 雖然同比比較能消除季節性影響,但它可能無法反映最近的趨勢變化(例如,如果本季度發生了重大事件,僅看同比可能不夠)。
- 有時也會與“上一期”(如環比,Month-over-Month, QoQ)進行比較,兩者各有側重。
權威參考來源:
- 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 (IASB) - 國際財務報告準則 (IFRS) 的應用: IASB 的準則(如 IAS 1《財務報表的列報》)雖未直接定義 "corresponding period",但明确要求財務報表應提供可比信息,包括與前期(prior periods)的比較。實務中,年度報告的比較通常就是與上年同期(corresponding period)的比較。這體現了該術語在財務報告中的核心地位。來源:IFRS Foundation - IAS 1
-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 (Federal Reserve) - 經濟數據發布: 美聯儲在發布衆多經濟指标(如工業生産指數、零售銷售數據)時,常規做法是同時公布環比(與上月比)和同比(與上年同月比)的變化率。其數據發布和解釋中大量使用了與“上年同期”比較的概念,這是 "corresponding period" 在宏觀經濟統計中的典型應用。來源:Federal Reserve Economic Data (FRED) (觀察具體數據序列的發布格式和注釋)。
網絡擴展資料
“corresponding period”是一個常用短語,尤其在商業、經濟或數據分析中,指與當前或目标時間段具有可比性的另一時期。以下是詳細解析:
1.詞義分解
2.短語整體含義
“corresponding period”通常指與當前讨論的時間段在性質、長度或位置上相匹配的另一時間段,常用于跨時間對比分析。例如:
- 商業場景:比較今年與去年同期的銷售額;
- 學術研究:分析某政策實施前後的數據變化;
- 農業統計:“今年牛奶産量是去年同期的兩倍”(例句)。
3.常見應用場景
- 財務報告:如“本季度利潤較corresponding period增長10%”;
- 市場分析:對比不同年份同一季節的消費趨勢;
- 政策評估:比較政策實施前後的經濟指标。
4.注意事項
- 時間可比性:兩個時期需在長度和性質上一緻(如均為季度、年度);
- 語境明确性:需明确指出對比的基準時間(如“去年同期”或“上一財年”)。
5.近義表達
- Same period(完全相同的時期)
- Comparable period(可比較的時期)
- Year-ago period(去年同期)
通過這種對比,可以更清晰地反映變化趨勢或差異來源。如需具體案例或擴展用法,可參考權威詞典或商業分析報告。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guesthousepliableaqueductassertivenessdisenchantAristocratsconsigneddemocratsmadlyoverwinterprotectionismtictactricklingeigen functionignition systemon the buson the radiosold upWestern cultureabetmentandesineblastocoeledesecratordysgenesisgorceixiteimmunopotentiationKanakalinedrawlupanolmatricul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