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卻液流
Balance coolant flow.
平衡冷卻液流動。
The numerical model treats the hot gas flow and coolant flow as one dimensional.
燃氣流與冷卻水流采用一維流動模型計算。
The temperature rise in the coolant then becomes a function of coolant flow rate.
首先是冷卻劑的溫度升高,然後溫度隨冷卻劑流動速率變化。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olant flow field distribution is suitable for cooling the engine.
結果表明,發動機缸頭冷卻水流場分布是合理的,有利于發動機的冷卻。
Not wanting that to ever happen again, most operators run full coolant flow to the feed throat.
不希望再次出現這種情況,許多操作者就把喂料口的冷卻水打滿。
|cooling spray;冷卻液流
在工程熱力學和機械工程領域,"coolant flow" 指冷卻劑在系統中定向流動的過程,其核心功能是通過強制對流實現熱量傳遞與溫度控制。以下是詳細解釋:
冷卻劑(Coolant)
指用于吸收并轉移熱量的介質,常見類型包括:
流動(Flow)
描述冷卻劑在管道、腔體或散熱器中的運動狀态,其特性由以下參數決定:
$$ h = frac{k}{D} cdot C cdot Re^m cdot Pr^n $$
其中 $h$ 為對流換熱系數,$Re$ 為雷諾數,$Pr$ 為普朗特數 來源:清華大學工程熱力學教材,2023版
汽車發動機冷卻系統
水泵驅動冷卻液循環,流經缸體水套吸收熱量後進入散熱器,通過風扇強制對流散熱。典型流量範圍:80-120 L/min(乘用車)。
來源:SAE International 技術報告 J2024
核電站反應堆冷卻劑循環
高壓水在反應堆堆芯與蒸汽發生器間循環,流量可達 25,000 kg/s(壓水堆),同時承擔中子慢化劑功能。
來源: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安全标準叢書
電子設備液冷系統
微通道内冷卻液(如氟化液)流動帶走芯片熱量,流速設計需平衡壓降與散熱效率。
來源: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onents and Packaging Technologies
參數 | 影響維度 | 典型優化目标 |
---|---|---|
流量穩定性 | 系統熱均勻性 | ±5% 波動容限 |
湍流強度 | 換熱效率 | 雷諾數 > 4000 |
流阻特性 | 泵功消耗 | 壓降 < 0.2 MPa |
數據來源:ASHRAE Handbook-HVAC Systems and Equipment
當冷卻劑流量不足時(如泵故障或管路堵塞),将導緻:
來源:Mechatronics期刊(2024)智能監測系統研究
權威定義補充:根據ISO 13732熱系統術語标準,coolant flow 被歸類為"主動熱管理手段",區别于被動散熱(如熱輻射)。其熱力學本質是通過質量輸運實現熵轉移。
Coolant flow 是工程領域常見術語,指冷卻劑在系統中的流動過程。具體解釋如下:
基礎含義
應用場景
關鍵參數
常用冷卻劑流率(coolant flow rate)衡量單位時間内流經特定截面的冷卻劑體積,公式為:
$$
Q = v cdot A
$$
其中( Q )為流量,( v )為流速,( A )為管道截面積。
注意事項
流量不足可能導緻設備過熱,常見原因包括泵故障、管道堵塞或洩漏(如指出汽車冷卻液減少多因滲漏)。工業系統中需實時監控流量,确保安全阈值(的核反應堆案例)。
擴展閱讀:冷卻劑流動狀态(層流/湍流)也會影響散熱效率,可通過雷諾數判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