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nesiocopiapite是什麼意思,magnesiocopiapite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n. 鎂葉綠礬
專業解析
magnesiocopiapite(鎂葉綠礬)是一種稀有的含水硫酸鹽礦物,屬于黃鉀鐵礬族(copiapite group)的重要成員。其名稱直接反映了其主要化學成分特征:“magnesio”指代鎂(Magnesium),“copiapite”則源于其所屬的礦物族名。
以下是關于magnesiocopiapite的詳細解釋:
-
化學組成與晶體結構:
- 化學通式為MgFe³⁺₄(SO₄)₆(OH)₂·20H₂O。這表明其晶體結構中主要包含鎂離子(Mg²⁺)、三價鐵離子(Fe³⁺)、硫酸根離子(SO₄²⁻)、羟基(OH⁻)以及大量的結晶水(20H₂O)。
- 它屬于黃鉀鐵礬族礦物,該族礦物具有相似的層狀結構,由[Fe³⁺(SO₄)₂(OH)·nH₂O]層與包含其他陽離子(如Mg²⁺、Fe²⁺、Zn²⁺、Al³⁺等)和水分子的層交替排列構成。鎂葉綠礬中的鎂離子就占據着這些特定的陽離子位置。
- 晶體結構屬于單斜晶系或三斜晶系(該族礦物結構細節仍在研究中),常以細小的闆狀晶體、鱗片狀集合體、粉末狀、土狀或皮殼狀産出 。
-
物理性質:
- 顔色:通常呈現硫黃色、黃褐色、琥珀色或金黃色,有時帶綠色調。
- 條痕:淺黃色或白色。
- 光澤:晶體表面為玻璃光澤至珍珠光澤,集合體常呈土狀或絲絹光澤。
- 透明度:透明至半透明。
- 硬度:較低,莫氏硬度約為 2.5,容易被指甲劃傷。
- 解理與斷口:具有一組完全解理,斷口不平坦。
- 密度:相對密度約為 2.1 - 2.2 g/cm³。
- 其他:易溶于水,味道微澀。在潮濕環境中不穩定,容易脫水或轉變 。
-
産狀與成因:
- magnesiocopiapite 是一種典型的次生礦物,形成于含鐵礦床(尤其是黃鐵礦或其他硫化鐵礦物)的近地表氧化帶中。
- 其形成過程涉及硫化鐵礦物(如黃鐵礦 FeS₂)在氧氣和水的作用下發生氧化和水解反應,産生硫酸和硫酸鐵溶液。這些酸性溶液溶解圍岩中的鎂等元素,并在特定的物理化學條件(如pH值、離子濃度、濕度)下沉澱結晶形成鎂葉綠礬。
- 常與其他硫酸鹽礦物(如其他黃鉀鐵礬族礦物、石膏、明礬石、纖納鐵礬等)以及鐵的氧化物/氫氧化物(如針鐵礦、褐鐵礦)共生 。
-
意義與應用:
- 礦物學意義:作為黃鉀鐵礬族的一員,研究magnesiocopiapite有助于理解該族礦物的晶體化學、穩定條件以及在地表環境中的演化過程。
- 環境指示:它的存在是礦床氧化帶發育的标志,也是酸性礦山排水(AMD)環境中的常見礦物之一,其形成和溶解行為對評估礦區環境影響有一定指示作用。
- 收藏價值:因其顔色鮮豔且相對稀有,形态完好的标本受到礦物收藏家的青睐。
參考資料來源:
- Mindat.org - 全球礦物學數據庫權威網站(https://www.mindat.org/min-2542.html)。
- Handbook of Mineralogy (Minera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 标準礦物學參考書(https://handbookofmineralogy.org/)。
- Webmineral.com - 礦物數據與晶體結構信息庫(http://webmineral.com/data/Magnesiocopiapite.shtml)。
網絡擴展資料
提供的信息,"magnesiocopiapite" 是一個礦物學術語,中文譯為鎂葉綠礬。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定義
鎂葉綠礬屬于硫酸鹽礦物類别,是葉綠礬(copiapite)礦物族中的一種含鎂變種。其名稱由前綴"magnesio-"(表示含鎂)和"copiapite"(葉綠礬)組合而成。
-
化學組成與特性
作為葉綠礬族礦物,其化學結構通常包含硫酸根(SO₄²⁻)、羟基(OH⁻)及水分子。鎂葉綠礬以鎂(Mg²⁺)為主要陽離子,可能形成黃色至黃褐色的晶體或粉末狀集合體,常見于硫化礦床氧化帶或酸性礦山環境中。
-
地質意義
這類礦物多形成于含硫化物礦床的風化過程中,常與黃鐵礦、石膏等礦物伴生。其存在可反映特定地質條件下的化學風化作用。
由于當前搜索結果僅提供基礎譯名,更詳細的化學式、物理性質或應用場景需參考礦物學專業文獻或數據庫進一步确認。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