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生軟骨瘤
Ecchondrosis(中文譯名:外生軟骨瘤)是一種醫學術語,指發生在骨骼表面的良性軟骨性腫瘤或異常增生,通常由成熟透明軟骨組織構成。該術語源自希臘語詞根“ec”(外部)、“chondros”(軟骨)和“osis”(病理狀态),字面含義為“向外生長的軟骨病變”。
根據《Dorland's醫學詞典》(來源: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ecchondrosis在組織學上表現為局部軟骨組織突破骨皮質向外突出,常見于長骨幹骺端,例如股骨遠端或胫骨近端。其病理特征包括軟骨帽覆蓋的骨性基底,與周圍正常組織界限清晰,生長速度緩慢。
臨床方面,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PubMed)收錄的研究指出,該病變多見于青少年,約70%病例為單發且無明顯症狀,常在X線檢查時偶然發現。當腫瘤體積增大壓迫神經或血管時,可能出現局部疼痛或運動受限。診斷需通過影像學(如CT、MRI)結合病理活檢,與骨肉瘤等惡性病變進行鑒别。
治療上,梅奧診所(Mayo Clinic)建議無症狀者可定期觀察,若出現疼痛或影響關節功能,則需手術切除。手術預後良好,複發率低于5%。
Ecchondrosis(發音:英 [ekɒn'drəʊsɪs],美 [ekɒn'droʊsɪs])是一個醫學術語,其核心含義為外生軟骨瘤,指發生在骨骼表面或軟骨組織邊緣的良性腫瘤。
定義與特征
該詞源于希臘語詞根,其中“ec-”表示“外部”,“chondro-”指“軟骨”,“-osis”表示病理狀态。在臨床上,ecchondrosis描述的是從骨表面向外生長的軟骨瘤,通常質地堅硬、生長緩慢,多見于手足小骨或長骨末端。
相關術語辨析
臨床意義
此類腫瘤多為良性,但可能因壓迫周圍組織引起疼痛或活動受限。診斷需結合影像學檢查(如X光、MRI)和病理活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