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verted wave是什麼意思,converted wave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地震] 轉換波
例句
Static correction is important for converted wave data processing.
靜校正在轉換波資料處理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Desired converted wave images have been achieved over gas cloud area.
結果表明,在“氣煙囪”模糊帶處得到了較好的轉換波成像剖面。
Imaging quality of the converted wave has been improved by precise data processing in YC area.
經過精細地處理,YC地區轉換波成像質量得到了改善。
Based on P-wave one-way wave-equation, the paper gave P-SV converted wave one-way wave-equation.
本文以縱波的單程波方程為基礎,給出了轉換波的單程波方程。
Velocity analysis of converted wave is a very important step in multi-wave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轉換波速度分析在多波地震資料處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專業解析
在地震學與地球物理學中,轉換波 (Converted Wave) 是指當地震波(通常是縱波,P波)傳播到具有不同物理性質(如密度、彈性模量)的地下介質界面(如不同岩層分界面)時,部分能量發生波型轉換後産生的另一種類型的地震波(通常是橫波,S波)。
其詳細含義和關鍵點如下:
-
核心概念:波型轉換
- 地震波主要分為縱波(P波,質點振動方向與波傳播方向一緻)和橫波(S波,質點振動方向與波傳播方向垂直)。
- 當一個P波以非垂直角度(傾斜入射) 入射到一個界面時,根據斯奈爾定律和邊界條件,除了會産生反射P波和透射P波外,還會在界面處産生反射S波和透射S波。
- 同樣,一個入射S波也可能産生轉換的P波。
- 這種在界面處由一種波型(如P波)産生另一種波型(如S波)的現象,就是波型轉換。由轉換産生的波就稱為轉換波。
- 最常見的轉換波類型是PS波(入射P波轉換成的S波)和SP波(入射S波轉換成的P波)。其中PS波在勘探地震學中應用最為廣泛。
-
形成機制:斯奈爾定律與邊界條件
- 波型轉換的根本原因在于地震波在界面處需要滿足應力和位移連續的邊界條件。
- 斯奈爾定律決定了反射波和透射波的方向。對于轉換波,其傳播方向同樣遵循斯奈爾定律,但波的類型發生了改變。公式表示為:
$$
frac{sin theta_p}{V_p} = frac{sin theta_s}{V_s}
$$
其中:
- $theta_p$ 是入射P波的入射角,
- $V_p$ 是入射介質中的P波速度,
- $theta_s$ 是轉換産生的S波的反射角或透射角,
- $V_s$ 是産生轉換波所在介質中的S波速度(對于反射轉換波,是入射介質的速度;對于透射轉換波,是透射介質的速度)。
-
應用與價值
- 地下成像: 轉換波(尤其是PS波)攜帶了與P波不同的地下信息。S波對介質的剪切性質(如岩性、裂隙、流體含量)更為敏感。利用轉換波進行成像(如PS波疊前時間偏移/深度偏移)可以提供更豐富的地下構造和岩性信息,特别是對儲層流體識别和裂縫檢測有優勢。
- 橫波速度估計: 在隻有常規P波震源(如氣槍、炸藥,主要激發P波)的勘探中,轉換波是獲取地下橫波速度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橫波速度是計算岩石力學參數(如泊松比、楊氏模量)的關鍵。
- 各向異性研究: 轉換波對地下介質的各向異性(如裂縫定向排列)非常敏感,是研究各向異性的重要工具。
- 提高分辨率與減少多解性: 聯合分析P波和轉換波數據可以提高成像分辨率,并減少單一P波數據解釋的多解性。
權威性參考來源:
- 美國地質調查局 (USGS) - Earthquake Glossary: 提供了地震波類型(包括轉換波)的基礎定義和解釋。(來源:USGS)
- 國際勘探地球物理學家學會 (SEG) - Wiki: 包含詳細的轉換波定義、形成機制以及在油氣勘探中的應用。(來源:SEG Wiki)
- 劍橋大學地球科學系 - 教學資源: 包含關于地震波傳播、反射、透射和轉換的物理原理的深入講解。(來源:Cambridge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網絡擴展資料
"converted wave" 是一個專業術語,在地球物理學和地震波傳播領域有特定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定義
指地震波在傳播過程中發生波型轉換的現象,常見于不同介質的分界面處。例如P波(縱波)遇到界面後部分能量轉換為S波(橫波),這類轉換後的波稱為轉換波。
-
形成機制
當彈性波遇到地層分界面時,根據斯涅爾定律(Snell's Law),波在界面處可能發生反射、折射或波型轉換。轉換波的形成與入射角度及介質彈性參數密切相關,其數學表達式可表示為:
$$
frac{sintheta_p}{v_p} = frac{sintheta_s}{v_s}
$$
其中θ為入射/折射角,v為波速。
-
應用場景
在地震勘探中,轉換波被用于分析地下結構。例如通過P-SV波(縱波轉垂直偏振橫波)的反射剖面(Converted wave profile)來識别油氣儲層或斷層。
-
相關參數
- 轉換波反射系數(Converted wave reflection coefficient):衡量波型轉換效率的關鍵參數
- 轉換波剖面(Converted wave profile):記錄轉換波傳播路徑的地質剖面圖
實際應用案例可參考:當人工地震波穿透岩層時,若遇到含油砂岩層,部分P波能量會轉換為S波,通過接收這些轉換波可推斷儲層位置。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