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botomy是什麼意思,lobotomy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lobotomy英标
英:/'ləˈbɒtəmi/ 美:/'ləˈbɑːtəmi/
詞性
複數 lobotomies
常用詞典
n. 葉切斷術;前腦葉白質切除術
例句
That unintentional lobotomy would be hard to explain.
那個意外的前腦葉白質切除術将會很難解釋。
The first such technique was the prefrontal lobotomy.
該科的第一個手術方法為前額葉腦葉切開術。
How did the lobotomy ever become accepted medical practice?
額葉切除術當初是怎麼被接受并臨床實踐的?
He pioneered the surgical technique called frontal lobotomy.
他首創了被稱為額葉切斷術的外科手術。
Wedge resections were performed in 16 patients and left lobotomy in 2 patients.
手術方式行肝不規則楔形切除16例,左半肝切除2例。
專業解析
lobotomy(腦白質切除術),又稱前額葉切除術,是一種神經外科手術,涉及切斷或移除大腦前額葉與其他腦區之間的神經連接(主要是額葉與丘腦、下丘腦之間的白質纖維束)。該手術旨在治療嚴重的精神疾病,但其效果存在巨大争議,并因嚴重的副作用和倫理問題而在現代醫學中基本被棄用。
-
手術目的與曆史背景:
- 該手術在20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曾被廣泛應用,主要用于治療當時被認為無法治愈的嚴重精神疾病患者,如精神分裂症、重度抑郁症、強迫症、慢性疼痛以及極度暴力或躁動行為。
- 其理論基礎是認為切斷前額葉(負責高級認知功能,如決策、計劃、社交行為、情緒調節)與其他腦區的聯繫,可以減輕精神症狀或異常行為。發明者葡萄牙神經科醫生安東尼奧·埃加斯·莫尼斯因此獲得194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
手術方式:
- 标準前額葉切除術:在顱骨上鑽孔,将專門的器械(如腦白質切斷器)插入腦内,通過旋轉切斷目标區域的神經纖維束。
- 經眶額葉切除術:由美國醫生沃爾特·弗裡曼推廣,是一種更快速但更粗糙的方法。醫生将類似冰錐的器械經眼眶上壁插入大腦額葉,通過移動器械來破壞腦組織。此方法常在簡陋條件下進行,有時甚至不使用麻醉。
-
效果與巨大争議:
- 宣稱的效果:支持者聲稱手術能使一些原本極度躁動、暴力或有自殺傾向的患者變得“平靜”或“溫順”,減輕了某些症狀(如強迫行為)。
- 災難性副作用:手術常導緻患者出現嚴重的、不可逆的神經和認知後遺症,包括:
- 情感淡漠:喪失動力、興趣和情感反應,變得麻木不仁。
- 認知缺陷:智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判斷力受損、計劃能力喪失。
- 人格改變:失去個性、創造力、同理心和社交抑制能力。
- 癫痫發作:手術創傷可能誘發癫痫。
- 大小便失禁。
- 許多患者術後如同“行屍走肉”,生活無法自理 。
-
衰落與現狀:
- 隨着20世紀50年代更安全有效的精神藥物(如氯丙嗪)的出現,以及公衆和醫學界對腦白質切除術災難性後果的認識加深,該手術的應用急劇減少。
- 嚴重的倫理問題(對患者自主權的侵犯、手術指征過于寬泛、對弱勢群體的濫用)使其聲名狼藉。
- 現代觀點:腦白質切除術被認為是一種野蠻、不人道且無效的治療方法。它已被現代神經科學和精神病學徹底否定。當今的精神外科手術(如治療嚴重強迫症的扣帶回切開術)目标極其精确、創傷極小,并受到嚴格的倫理規範和監管,與曆史上的腦白質切除術有本質區别 。
權威參考資料來源:
- 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 (PubMed):提供大量關于腦白質切除術曆史、效果和倫理的醫學文獻綜述和研究論文。
- 世界衛生組織 (WHO) 精神衛生報告:讨論精神疾病治療的曆史演變和現代倫理标準。
- 權威醫學教科書:如《神經外科學》、《精神病學》教材中關于精神外科曆史的章節。
- 知名醫學史著作:如相關神經科學史或精神病學史的學術書籍。
網絡擴展資料
以下是關于單詞lobotomy 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Lobotomy(音标:英/ləˈbɒtəmi/,美/loʊˈbɑːtəmi/)是一種神經外科手術,全稱前腦葉白質切除術。該手術通過切斷大腦額葉與其他腦區的神經連接,試圖治療精神疾病,但因其副作用顯著,現已被淘汰。
詞源與構成
- 詞根:由希臘語 lobos(腦葉)和 -tomy(切割)組成,字面意為“腦葉切除術”。
- 其他名稱:腦白質切斷術、額葉切除術等。
醫學定義與操作
- 手術目的:通過切除或破壞額葉白質神經纖維,阻斷神經信號傳導,緩解精神症狀(如狂躁、抑郁)。
- 曆史應用:1930-1950年代用于治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但術後常導緻情感淡漠、認知衰退或人格改變。
- 手術類型:
- 經眼眶額葉切除術(Transorbital Lobotomy):通過眼窩插入工具破壞腦組織。
争議與現狀
- 副作用:患者可能喪失自主意識、判斷力,甚至出現“精神幼稚病”(如智力退化、行為失控)。
- 倫理争議:因不可逆損傷和倫理問題,20世紀70年代後逐漸被抗精神病藥物取代,現極少使用。
文化影響
該手術常被文學、影視作品引用,象征對人性或自由的剝奪(如電影《飛越瘋人院》)。其名稱也衍生出俚語,比喻“思想麻木”或“機械行為”。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案例或醫學細節,可參考權威醫學文獻或紀錄片。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instructin briefmoderatetake issue withconceitcephalosporindrattedhandmadejostledPearsonspellsunextinguishedcharging systemduty cyclefocus inlow voltagerewards and punishmentshine onstationery factoryteachers collegecardiovalvulotomeCassegraincesiumcoatimundifarmhandinterwindingjiltkirkbyacealandwehrpozzola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