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膽囊十二指腸吻合術
cholecystoduodenostomy是由希臘語和拉丁語詞根組成的醫學術語,指通過外科手術在膽囊(cholecysto-)與十二指腸(duodeno-)之間建立人工通道(-stomy)的治療方法。該手術主要用于緩解膽道梗阻性疾病,如膽總管結石或腫瘤引發的膽汁淤積。
根據《默克診療手冊》肝膽外科章節,該手術通過吻合膽囊底部與十二指腸第一段,使膽汁繞過阻塞的膽總管直接流入腸道。常見術式包括開腹吻合和腹腔鏡輔助吻合,其中腹腔鏡技術因創傷小、恢複快而被《美國外科醫師學會指南》推薦為首選方案(來源:merckmanuals.com/professional/hepatic-and-biliary-disorders)。
世界胃腸病學組織指出,該術式適用于無法行ERCP取石或膽管腫瘤晚期的姑息治療。術後需監測膽紅素水平和腹部超聲,以防吻合口狹窄或膽漏等并發症。長期隨訪數據顯示,約85%患者術後1年内膽汁引流功能保持良好(來源:worldgastroenterology.org/biliary-interventions)。
cholecystoduodenostomy 是一個醫學專業術語,由三個部分組成:
因此,該詞意為“膽囊十二指腸吻合術”,即通過外科手術在膽囊與十二指腸之間建立通道,通常用于治療膽道阻塞(如膽總管梗阻或無法切除的腫瘤),以恢複膽汁引流功能。
手術目的:
當膽總管因結石、腫瘤等原因無法正常引流膽汁時,通過該手術繞過阻塞部位,使膽汁直接從膽囊流入十二指腸,緩解黃疸、感染等症狀。
與其他術語的區别:
臨床應用:
該手術適用于高風險患者或無法進行根治性手術的情況,需結合患者具體病情選擇。
如需進一步了解手術細節或適應症,可參考權威醫學文獻或教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