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əˈzɪljən/
adj. 阿齊利文化的;中石器時代的
n. 中石器時代
adj.|mesolithic;中石器時代的
阿齊利文化(Azilian)是歐洲舊石器時代晚期向中石器時代過渡的重要考古學文化,約存在于公元前12,000年至公元前7,500年。該文化最初由法國考古學家Édouard Piette于1887年在法國西南部阿裡日省(Ariège)的馬德萊恩洞穴(Mas-d'Azil)發現并命名。
核心特征與遺存
工具技術:阿齊利人使用小型燧石工具,典型器物包括幾何形細石器(如梯形和三角形尖狀器)及扁平的骨制魚叉,這反映了從大型狩獵工具向精細化工具的轉變。根據劍橋大學考古與人類學博物館的藏品分析,這些工具多用于加工動植物資源。
藝術表現:該文化以"彩繪礫石"聞名,這些卵石表面用紅色赭石繪制抽象圖案(如點、線、同心圓)。法國文化部記錄顯示,馬德萊恩洞穴出土的200餘件彩繪礫石是迄今最集中的發現。
生态環境適應:隨着末次冰期結束,阿齊利人從以馴鹿為主的大型動物狩獵轉向更依賴漁獵采集的混合經濟。西班牙坎塔布連山脈的遺址中發現了大量貝類堆積,印證了其對海岸資源的開發。
學術研究價值
大英百科全書指出,阿齊利文化揭示了冰後期人類適應氣候變暖的社會技術革新,其藝術風格的簡化被視為從洞穴壁畫向便攜藝術過渡的關鍵階段。目前主要遺址分布于法國南部、西班牙北部和瑞士西部。
Azilian(阿濟爾文化)是考古學中用于描述歐洲中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重要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1. 詞性與基本定義
該詞既作形容詞也作名詞使用,指代約1.2萬年前至公元前9500年間的文化階段,屬于舊石器時代末期向中石器時代過渡的"後舊石器時代"(Epipaleolithic)範疇。
2. 地理與命名來源
文化名稱源自法國南部Ariège地區的Le Mas-d'Azil洞穴遺址,該遺址出土了典型器物如骨質魚镖頭,印證了當時人類從大型狩獵向漁獵采集的生存方式轉變。
3. 文化特征
該文化以小型幾何形燧石工具和彩繪礫石為标志,主要分布于法國、西班牙等西歐地區,反映了冰期結束後人類適應環境變化的物質文化形态。
注:該術語在考古學文獻中常與"中石器時代"概念關聯,但需注意不同地區文化分期存在差異。如需具體器物圖像或地層信息,可參考法國土倫博物館等機構的考古檔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