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ˈkætəkɪzəm/ 美:/'ˈkætəkɪzəm/
複數:catechisms
n. 問答教學法;教義問答書
Different religions have different catechisms.
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教義問答。
Is this what you learned in catechism?
教義問答課上你就學了這些嗎?
Though it was she who taught him his catechism, forbearing only to instruct him how to sign himself at the gospel.
盡管是她教他教義,不過隻教了他如何在福音書上簽名。(《經濟學人-綜合》)
Pray for those who attend the catechism class.
請為慕道真理班的弟兄姊妹禱告。
The answer may be found in our smallest catechism .
答案可能會發現,在迄今為止最小的講授。
The catechism is important for at least three reasons.
該問答是很重要的,至少有三個理由。
In Children's Catechism there is this question: Can you see God?
在兒童教裡問答裡有這樣的一個問題,你能不能夠看見神?
Warm, vital piety is one of the distinguishing marks of the catechism.
熱情而有活力的敬虔是這個教理問答獨特的标記之一。
catechism(教理問答/教義問答)是一個具有特定宗教背景和結構化形式的核心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層面理解:
核心定義與形式
教理問答特指基督教(尤其天主教、東正教及部分新教宗派)用于系統傳授核心信仰的問答手冊。它采用固定的一問一答形式,将複雜的教義提煉成簡潔、易記的問題與标準答案,旨在确保信徒準确理解基本信條、道德規範、祈禱文(如主禱文、信經)及聖事(如洗禮、聖餐)的意義。其本質是信仰教育的标準化工具。
曆史與宗教背景
該詞源于希臘語 katekhein(意為“口頭教導”或“回響”),反映了早期教會口傳教義的傳統。16世紀宗教改革時期及天主教特倫特大公會議後,系統化的教理問答手冊(如馬丁·路德的《小教理問答》、羅馬天主教《特倫特教理問答》及後來的《天主教教理》)得到廣泛推廣,成為規範信仰、對抗異端和普及宗教教育的關鍵載體。它服務于新信徒的入門培育(慕道班)和信徒的持續信仰深化。
内容構成
經典教理問答通常涵蓋四大支柱:
現代引申義
在非宗教語境中,"catechism" 可隱喻任何要求機械背誦、不容置疑的教條體系或灌輸式教導方法,常帶輕微貶義,暗示缺乏批判性思考(例如:“該政黨的宣傳如同政治教理問答”)。
權威參考來源:
根據多個權威詞典的定義,"catechism" 是一個源自基督教文化的術語,其核心含義可歸納為以下四點:
基本定義
指基督教用于傳授教義的問答手冊,通常以問答形式系統闡述信仰核心内容。例如《天主教教理問答》是該詞最典型的應用場景。
結構與用途
包含一系列預設的"問題與答案",用于宗教教育、洗禮前培訓或信徒考核。這種結構化教學法可追溯至16世紀宗教改革時期,如《拉科維亞教理問答》(Racovian Catechism)就是新教的重要文獻。
擴展含義
在非宗教語境中,可泛指任何系統性提問流程,例如政治候選人的觀點質詢。其動詞形式"catechize"表示盤問或嚴格考察。
相關詞彙
該詞發音為英式[ˈkætəkɪzəm]/美式[ˈkætəkɪzəm],詞源可追溯至希臘語"katēcheō"(口頭教導)。現代應用中需注意宗教改革時期不同教派(如天主教、新教)的教理問答存在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