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dukedom是什麼意思,archdukedom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n. 大公,皇太子 (archduke的變形)
專業解析
"archdukedom" 是一個曆史和政治術語,主要指代奧地利大公的領地或地位。其核心含義和背景如下:
-
核心定義:
- 字面意思:由一位大公(Archduke)統治的領地或公國(Duchy)。
- 曆史專指:這個詞最著名、最核心的用法是指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奧地利核心領土及其統治者的頭銜。它代表了神聖羅馬帝國内部一個獨特且地位崇高的世襲爵位和領地。
-
曆史起源與獨特性:
- 1358年或1359年,神聖羅馬皇帝查理四世頒布《大特權诏書》,專門為哈布斯堡家族創設了“奧地利大公”的頭銜。這并非帝國原有的常規爵位等級(如公爵、伯爵),而是一個僅授予哈布斯堡家族的特殊、世襲頭銜。
- 該頭銜使哈布斯堡家族在帝國内部獲得了僅次于選帝侯的崇高地位和威望,顯著提升了他們的政治影響力。
-
領地範圍:
- 最初,“奧地利大公國”主要指哈布斯堡家族世襲的奧地利核心領地,大緻相當于今天的下奧地利和上奧地利地區。
- 隨着哈布斯堡王朝的擴張,其統治的領土範圍遠遠超出了最初的奧地利大公國,包括了波西米亞、匈牙利、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加利西亞以及意大利、尼德蘭等地的部分領土。然而,“奧地利大公國”始終是王朝權力和身份的核心象征。
-
政治地位演變:
- 在神聖羅馬帝國(962-1806)框架内,奧地利大公國是帝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哈布斯堡家族長期壟斷皇帝職位。
- 1804年,為了應對拿破侖的威脅,時任奧地利大公弗朗茨二世宣布成立奧地利帝國,自稱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但保留了奧地利大公的頭銜。
- 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解散後,奧地利帝國成為哈布斯堡領土的正式名稱,而“奧地利大公國”則作為帝國核心世襲領地的地位繼續存在。
- 1867年奧匈帝國成立後,奧地利大公國是構成帝國“内萊塔尼亞”(奧地利部分)的核心。
-
現代地位:
- 隨着奧匈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1918年)解體,哈布斯堡王朝被推翻,奧地利成為共和國。奧地利大公國作為政治實體和頭銜在法律上被廢除。
- 如今,“奧地利大公國”主要是一個曆史概念,指代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奧地利核心領地及其獨特的統治地位。
“Archdukedom” 特指由哈布斯堡家族世襲統治的奧地利大公領地及其獨特的政治地位。它源于14世紀神聖羅馬皇帝的特許,是哈布斯堡王朝權力根基的核心象征,在曆史上(尤其是神聖羅馬帝國時期和奧地利帝國時期)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該頭銜和領地隨着奧匈帝國的解體而在1918年終結。
網絡擴展資料
“Archdukedom”是一個由“archduke”(大公)和表示地位或領土的後綴“-dom”組成的複合詞,主要在歐洲曆史語境中使用。以下是詳細解釋:
-
詞義解析
- Archduke(大公):源自奧地利、神聖羅馬帝國等歐洲貴族體系,指皇室家族中僅次于皇帝的貴族頭銜,通常授予皇室直系成員。
- -dom:後綴表示“領域”或“地位”,如kingdom(王國)、dukedom(公國)。
因此,“archdukedom”可理解為大公的統治地位或領土,即大公國或大公的職位。
-
曆史背景
該詞常見于歐洲封建制度中,尤其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例如,曆史上著名的“Archduke Franz Ferdinand”(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即屬于這一頭銜體系。
-
與相關詞彙的區分
- Duchy(公國):由公爵(Duke)統治的領土。
- Archduchy(大公國):特指大公統治的領土,如奧地利大公國(Archduchy of Austria)。
“Archdukedom”更強調頭銜本身,而“Archduchy”更側重領土概念。
-
現代用法
隨着君主制衰落,該詞現多用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描述中世紀至近代歐洲的貴族體系。
示例句:
“The Archdukedom of Austria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the Holy Roman Empire.”(奧地利大公國在神聖羅馬帝國中具有重要地位。)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曆史類詞典或歐洲貴族制度相關書籍。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