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故址的意思、故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故址的解释

[old site] 以前的地址

详细解释

亦作“ 故阯 ”。旧址;遗址。《北史·刘芳传》:“宫闕府寺,僉復故址。”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旧祠故址,废莫能考。”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明 首善书院为 邹南皋 、 冯少墟 二先生讲学之所,在 大时雍坊 宣武门 内,天主堂即其故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一、基本释义

“故址”指历史上某一建筑、城池或遗迹原有的位置,常伴随实体结构的损毁或消失。《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旧址,过去某个建筑物的地址”。该词由“故”(旧有的)与“址”(地点)构成,强调空间位置的历史延续性。

二、引证解释

据《汉语大词典》,“故址”一词最早见于唐代文献,如柳宗元《永州龙兴寺东丘记》中“因其故址,扩以新制”,指在原有基址上扩建。清代顾炎武《历代宅京记》亦用“故址”描述前朝都城遗址,体现其指代历史遗留空间的稳定性。

三、相关概念辨析

与“遗址”相比,“故址”更侧重地理方位的指认,而“遗址”包含实物留存信息(如残存建筑)。例如洛阳汉魏故城“故址”可指向大致区域,而“遗址”则特指考古发现的城墙、宫殿基址(《辞海》第七版)。

四、文化价值与应用

故址作为历史地理坐标,是考证古代文明的重要依据。例如,圆明园故址通过文献与考古结合,确认了清代皇家园林的范围和建筑布局(中国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纲要》2021年版)。在当代城市规划中,故址常被用于命名地标或划定文物保护范围。

网络扩展解释

“故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以总结如下:

基本解释

故址(拼音:gù zhǐ)指某个事物或建筑曾经存在的地方,通常用来描述历史遗迹、旧居或废弃的场所。例如:“宫闕府寺,佥復故址”(《北史·刘芳传》)。


详细含义

  1. 历史与文献中的用法
    该词常见于历史文献,强调地点在时间流逝中的变迁。例如:

    • 明代李贽提到“旧祠故址,废莫能考”(《与焦弱侯书》),指旧祠堂的原有位置已难以考证。
    • 成都龙泉石经寺相传为赵云家庙故址,后改建为寺庙。
  2. 与“遗址”的区别

    • 故址:泛指过去存在的地点,不强调现存痕迹(如某建筑原址上已新建大楼)。
    • 遗址:特指有考古价值的残存物(如古人类活动遗迹)。

使用场景


来源参考

别人正在浏览...

襬纹包弹奔迫常谭唱戏搀和赤日枞枞怠厌端绪独生放射化学翻过儿风从拂手感招耕盘攻车共同诉讼古钗归化鼓箫故义黑鬒鬒恒弊荒顿滑头面浑齐婚娅江妃佩轇结羁肠凈扫荩猷军任枯烂癞肉顽皮类册零蛋凛栗嫠人六节里享鲁直迷迷惑惑佞哀平壹前例权倾天下如其不然身无完肤沈奫首参首虏率踏步停居蛙坎蚊雷心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