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掛心鉤”。比喻牵肠挂肚者,最爱念的人。《白雪遗音·马头调·连环扣》:“解不开的连环扣,蜜里调油;放不下的掛心钩,常在心头。” 李文元 《婚事》:“闺女是娘的挂心钩。”
“挂心钩”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核心词义
比喻令人牵肠挂肚、时刻惦念的人或事物,通常指最珍视或最放不下的对象。例如《白雪遗音·马头调·连环扣》中写道:“放不下的掛心钩,常在心头”,李文元在《婚事》中也提到“闺女是娘的挂心钩”。
语言形式
用法与语境
多用于文学或口语表达中,常以比喻形式出现,尤其适合描述亲情、爱情中的深切牵挂。例如父母对子女的惦念,或恋人间难以割舍的情感纽带。
延伸理解
该词通过“钩”的意象,生动传达出思念如钩般将心绪牢牢牵住的状态,与“心头肉”“掌上明珠”等表达有相似的情感色彩。
以上解释综合了词典定义与文学作品用例,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文献原文,可参考《白雪遗音》等古籍选段。
挂心钩是一个成语,意为关注、牵挂、担心。形容对他人的安危、幸福感到忧虑和关切。
挂心钩的拆分部首为手和钩,共有12个笔画。
挂心钩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书·王莽传》。当时王莽领导的政权非常残暴,人民倍受压迫和苦难。有一次,王莽的母亲去世了,但他却不顾国家大事,天天沉浸在悲痛之中,丝毫不关心民众的疾苦。当时有人以“挂心”形容国家需要他关注而他却只关心个人悲痛,以“钩”形容他的自私和固执。后来这个词就衍生出了现在的成语“挂心钩”。
挂心钩的繁体字为掛心鉤。
古时候,汉字常常有一些不同的写法。对于挂心钩这个成语,旧时的写法为“挂牵忧”。这里的“挂”和“牵”都有关心、牵挂之意,忧则是担心、关怀的意思。
1. 我一直挂心钩地等待着她的消息。
2. 他病倒了,我们都非常挂心钩他的身体。
关心、牵挂、担忧、忧心如焚。
关切、担心、忧虑、关注。
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冷漠、忽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