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官署的意思、官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官署的解释

[government offices] 旧指政府机关

详细解释

旧指政府机关。《汉书·霍光传》:“受璽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詔诸官署徵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 唐 白居易 《和杨尚书罢相后夏日游永安水亭兼招本曹杨侍郎同行》:“遥爱翩翩双紫凤,入同官署出同游。” 明 何景明 《嗤盗文》:“孟冬始魄,永寧官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陈锡九》:“移时,至一官署,下车入重门,则母在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官署"是汉语中表示古代政府机构及其办公场所的专有名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四个维度解析:

一、词源学定义 《汉语大词典》将其训释为"官府办理公务的处所",强调其作为国家行政中枢的属性。《说文解字注》中"署"字本义为"部署、安排",引申为处理公务的法定机构,与"官"结合后特指国家权力机关。

二、历史沿革特征 据《辞海》记载,该词在汉代文献已见使用,唐代形成"三省六部"的官署体系,至明清时期演变为"六部二十四司"的成熟架构。不同朝代对官署有特定称谓,如宋称"衙署"、元称"公廨"等,体现行政制度的演变。

三、职能空间构成 《中国历史大辞典》指出官署包含三大功能区域:大堂处理诉讼审判,二堂进行政务商议,廨舍提供官吏居住。其建筑形制遵循"前朝后寝"的礼制,现存山西霍州署、河南内乡县衙等遗址印证了这一空间格局。

四、文化语义关联 《古代汉语词典》列举其同义词群包括"衙门""台阁""幕府"等,其中"衙门"侧重司法职能,"台阁"特指中央机构。《中国文化常识》特别强调官署在传统政治文化中既是权力象征,也是"父母官"治理理念的物质载体。

网络扩展解释

“官署”是汉语词汇,指旧时政府机关或官员办公的场所。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1. 核心含义
    官署指官员处理公务的机构或办公地点,相当于现代政府机关。例如《汉书·霍光传》记载的“持节诏诸官署徵发”,即通过官署执行政务()。

  2.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官厅、衙门()。
    • 反义词:民间机构、私人场所。

二、历史背景与实例

  1. 制度演变

    • 北齐时期首次将中央官署名称与官职分离,如“改卿为寺”,形成独立的管理机构()。
    • 汉代官署承担大量行政事务,如《汉书》记载某官员27天内处理1127项政务()。
  2. 文学记载

    • 唐代白居易的诗句“入同官署出同游”,描述官员在官署的工作与生活()。
    • 明代何景明的《嗤盗文》提到“永宁官署”,体现官署作为地方行政中心的功能()。

三、其他补充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文献中的具体案例,可参考《汉书》或唐代诗文中的相关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邦圻必胜裁诗餐英察夺朝夕不保鉏商大点砥砺名号鼎治反朴归真返真峯回路转風暖日麗风湿冠序圭窬滚壮国祀海蛤鹤树黄金弹华誉縠帛煇如徽懿互通有无江汜浇灌骄马静息絶等决定性诀语俊味可敦跨辗领掇盲圣面团攀辕潜灵洽友气死风秋帝权臣淭挐软茵上腔蜃辂受责梯登铁猫屯粮微分武周香闺崄难亵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