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carce]∶缺乏;稀少
(2) [insufficient]∶论述或论据不充分或力量单薄
(1).微薄;微少。指物。 汉 焦赣 《易林·节之屯》:“日望一食,常恐不足,禄命寡薄。”《新唐书·吐蕃传上》:“ 吐蕃 居寒露之野,物产寡薄。” 宋 苏轼 《与范梦得书》之四:“某启。不肖所得寡薄,惟公爱念,以道义相期,眷子无穷,既承感恋不可言。”
(2).微薄;微少。指才德。《北齐书·上党刚肃王涣传》:“遭难流离,以至大辱,志操寡薄,不能自尽,幸蒙恩詔,得反藩闈。” 宋 范仲淹 《青州谢上表》:“窃念臣赋才寡薄,抱节孤危,会遇不伦,进擢无状。” 清 龙启瑞 《致冯展云侍读书》:“某智能寡薄,向为无本之学,又中废而不克自振。”
厚度小,太薄。
“寡薄”是一个由近义语素构成的复合词,在汉语中具有双重语义维度。从词源结构分析,“寡”本义指数量稀少,《说文解字》释为“少也”;“薄”原指物体厚度小,引申为程度轻微,《玉篇》载“薄,微也”。二者组合后形成新的语义场:
物质层面的匮乏性
指资源、财富等具体事物的欠缺状态。如《后汉书·窦融传》“资用寡薄”即描述物质储备不足的状况。现代汉语中常见于“土地寡薄”“收入寡薄”等经济语境,强调客观存在的短缺现象。
抽象概念的单薄性
用于形容非实体事物的薄弱程度,包括:
从语义演变轨迹观察,该词在魏晋文献中已出现复合用法,唐代《艺文类聚》收录“福祚寡薄”的表述,至明清小说《醒世姻缘传》扩展出“根基寡薄”等新语用场景,显示出词义从具体到抽象的历史发展脉络。
参考文献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顾野王. 玉篇. 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
范晔. 后汉书. 中华书局点校本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 商务印书馆
欧阳询. 艺文类聚. 上海古籍出版社
西周生. 醒世姻缘传. 人民文学出版社
“寡薄”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指事物或资源的缺乏、稀少,如《新唐书》中“吐蕃居寒露之野,物产寡薄”,描述土地贫瘠、物产匮乏的状态。现代用法中也可形容数量或程度不足,例如“人力寡薄”。
引申含义
在抽象语境中,可表示论述、论据不充分或力量单薄。例如苏轼书信中“不肖所得寡薄”,既指物质微薄,也暗含自身能力或成就的谦逊表达。
需根据语境判断具体指向,如描述资源时侧重“稀少”,形容论证时则强调“单薄”。当代使用中多保留书面语色彩,口语较少见。
骜忽百凤标塔博徒尝胆差秩崇期词手大发议论大中丞点电荷帝天断手续玉反鼻饭罋飞行记录仪附毛甘服杠棒过变航次横吹曲恨五駡六鹤言矫俗镜变径截静尽决遂亮底莲炬辽城鹤六廐隆寄律服昧诡缅维明星陌上人模式南施北宋暖眼丕基琵琶虫强鸷七宝高车切盼青铜时代穷泉朽壤饶培升朝官饰妆添线同雠脱白玩笑问察温实销复奊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