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讼矢的意思、讼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讼矢的解释

《周礼·秋官·大司寇》:“以两造禁民讼。入束矢於朝,然后听之。” 郑玄 注:“使讼者两至。既两至,使入束矢,乃治之也。不至,不入束矢,则是自服不直者也。”后以“讼矢”指诉讼。 宋 宋祁 《提刑使者还嘉州》诗:“讼矢久已閒,农坻矧就绪,岁晏亟言旋,无为负延佇。”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讼矢”是一个古代法律术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一、词源与基本含义

该词源自《周礼·秋官·大司寇》记载的诉讼制度:“以两造禁民讼,入束矢于朝,然后听之。” 这里的“束矢”指一捆箭矢,诉讼双方需缴纳此物方可受理案件。郑玄注解称,若当事人不缴纳束矢,则视为自动认输。因此,“讼矢”后来成为诉讼的代称。

二、制度背景与象征意义

  1. 程序要求:古代诉讼要求双方缴纳箭矢作为受理条件,既体现对诉讼的审慎态度,也通过物质约束减少滥诉。
  2. 箭矢的象征:箭矢作为武器和信物,象征证据的权威性,暗含“有力证明”之意。

三、文学与历史用例

宋代文人宋祁在《提刑使者还嘉州》诗中写道:“讼矢久已閒,农坻矧就绪”,表明该词在历史文献中的实际运用,且带有“诉讼平息”的引申义。

四、现代使用情况

该词属于生僻古语,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主要见于古籍研究或特定历史语境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司法制度,可参考《周礼》原文或相关法制史研究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讼矢》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讼矢》是指在争议或纠纷中起诉对方的诉状或律师准备的法律文件。

拆分部首和笔画

《讼矢》的部首分别是“言”和“矢”,笔画一共有14画。

来源

《讼矢》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律师和法庭文化,用以指代起诉对方的文件。在古代,人们使用矢羽作为写字工具,所以用“矢”来代表书写。

繁体

《讼矢》的繁体字为“訟矢”。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人们对《讼矢》一词的书写方式会有一些差异。比如在西汉时期,古代文字形状会有一些变化,称为篆书体。而在唐代,又出现了楷书体,篆书逐渐被取代。

例句

1. 律师准备了一份精确详细的《讼矢》,用以向法庭提出控诉。

2. 他在文件中用笔画短长的《讼矢》强调了他的主张。

组词

起讼、立矢、提讼

近义词

起诉状、告状、诉状

反义词

被告状、答辩状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