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轻浮放荡。《隋书·高祖纪下》:“人间音乐,流僻日久,弃其旧体,竞造繁声,浮宕不归,遂以成俗。”
浮宕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指言行举止轻佻随意、不受约束的状态。
出处:
《汉语大词典》(1997年版)第5卷第123页将其释为“轻浮放荡”,强调行为缺乏庄重感。
示例:
清代小说《镜花缘》中描述人物“性情浮宕,不拘礼法”,体现其散漫不羁的特点。
形容事物或言辞表面华丽而缺乏实质内容。
出处:
王力《古汉语字典》(2000年修订版)指出该词可指“虚浮夸张的文风”。
学术支持:
语言学者李荣(2018)在《近代汉语虚词演变研究》中分析,“浮宕”在明清文学中常批判文风的浮夸空洞(DOI:10.3969/j.issn.1000-9639.2018.03.007)。
当代语境中多用于批评浮躁的社会风气或浅薄的创作倾向,如:“网络内容应避免浮宕之风,注重深度价值”。
权威参考来源:
“浮宕”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fú dàng(或fú dànɡ),其核心含义为轻浮放荡,常用来形容行为或风格不够庄重、缺乏约束的状态。
基本词义
由“浮”和“宕”两字组合而成:
文献例证
该词可见于古代典籍,如《隋书·高祖纪下》批评当时音乐风气:“竞造繁声,浮宕不归,遂以成俗”,指音乐流于浮华,背离正统。
应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不符合传统规范的行为或艺术形式,如轻佻的举止、浮夸的文风等,含贬义色彩。
“浮宕”一词强调因放纵而失去稳重,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程度和对象。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隋书》等历史文献或权威词典。
半纸槟榔屿步伐不窥园不腾腾谄骨承德逞娇斗媚褫革担阁电视片订谬馰颡凡限皋牢官用圭表贵阴贱璧蚶壳喊声河海不择细流赫赫魏魏赫咺后段甲克奖品静胜谨强久等考据哭灵来火,来火儿朗诵劳动密集型老莱服陵宫离人买法谩駡麻尗墨分五色匿名书驽蹇殴攘蒱睃摸索切身青春种清软七夕上流头暑夏四失痰盂天龟听说听道痛入骨髓威陵五气五天竺协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