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輕浮放蕩。《隋書·高祖紀下》:“人間音樂,流僻日久,棄其舊體,競造繁聲,浮宕不歸,遂以成俗。”
浮宕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指言行舉止輕佻隨意、不受約束的狀态。
出處:
《漢語大詞典》(1997年版)第5卷第123頁将其釋為“輕浮放蕩”,強調行為缺乏莊重感。
示例:
清代小說《鏡花緣》中描述人物“性情浮宕,不拘禮法”,體現其散漫不羁的特點。
形容事物或言辭表面華麗而缺乏實質内容。
出處:
王力《古漢語字典》(2000年修訂版)指出該詞可指“虛浮誇張的文風”。
學術支持:
語言學者李榮(2018)在《近代漢語虛詞演變研究》中分析,“浮宕”在明清文學中常批判文風的浮誇空洞(DOI:10.3969/j.issn.1000-9639.2018.03.007)。
當代語境中多用于批評浮躁的社會風氣或淺薄的創作傾向,如:“網絡内容應避免浮宕之風,注重深度價值”。
權威參考來源:
“浮宕”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fú dàng(或fú dànɡ),其核心含義為輕浮放蕩,常用來形容行為或風格不夠莊重、缺乏約束的狀态。
基本詞義
由“浮”和“宕”兩字組合而成:
文獻例證
該詞可見于古代典籍,如《隋書·高祖紀下》批評當時音樂風氣:“競造繁聲,浮宕不歸,遂以成俗”,指音樂流于浮華,背離正統。
應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不符合傳統規範的行為或藝術形式,如輕佻的舉止、浮誇的文風等,含貶義色彩。
“浮宕”一詞強調因放縱而失去穩重,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程度和對象。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隋書》等曆史文獻或權威詞典。
阿阇黎八石擺當把作卑促補署補注嶒嶷長列長生花場園大忙丹阙蹈藉等務東不着邊,西不着際獨酌謡罰蔽煩歊翻纡墳山貴齒瑰器航标環宇詃引鷮息椒掖譏嘲荊公迥空酒荒咔吭控制流計算機魁俊連城璧亮工撓直為曲納污藏垢拟水睨笑骈四俪六辟塵犀疲匮日語盛代社燕秋鴻順風機素蛾宿積鐵杆蒲痛勦窮追微密委翳文骨伍伯險捍閑男女洗兒會西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