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艾衣的意思、艾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艾衣的解释

古俗,端午日采艾叶合绵制衣,谓服之能祛毒。《辽史·礼志六》:“五月重五日午时,採艾叶和绵著衣,七事以奉天子,北南臣僚各赐三事。” 宋 叶隆礼 《契丹国志·岁时杂记》:“五月五日午时,采艾叶与绵相和絮衣,七事国主著之,蕃 汉 臣僚各赐艾衣三事。”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艾衣”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传统习俗,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在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采集艾叶与丝绵混合制成衣物,古人认为穿着这种衣物可祛除毒气和湿气,具有驱邪保健的作用。

二、文化背景与用途

  1. 端午习俗:源于古代农村生活,艾草因具有驱寒、祛湿、避毒等功效,被制成衣物或佩戴物,成为端午节的重要风俗。
  2. 制作方式:将艾叶晒干后与丝绵混合,缝制成衣。据《辽史》《契丹国志》记载,辽代宫廷会在端午日制作“艾衣”赏赐臣僚。
  3. 象征意义:艾衣材质朴素,无华丽装饰,后也引申为形容衣着简朴的象征。例如屈原流放期间曾穿艾衣,体现其清贫坚韧的形象。

三、文献记载

宋代叶隆礼的《契丹国志》提到:“五月五日午时,采艾叶与绵相和絮衣,七事国主著之。”印证了这一习俗在历史上的真实存在。

“艾衣”既是古代端午节的保健衣物,也是朴素生活的文化符号,体现了传统医学与民俗的融合。

网络扩展解释二

关于《艾衣》的一些解释

艾衣(ài yī)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部首是“⺾”和“衣”,笔画数为8。它源自汉字并有繁体字形式。

在古时候,艾衣的汉字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上仍然由“⺾”和“衣”两部分组成。

以下是一个例句:“她穿着一身华丽的艾衣,引来了一众人的赞叹。”

关于艾衣的组词,可能包括“艾衣裳”、“艾衣香”等。近义词可能有“华服”、“艳衣”等,而反义词可能有“朴素服饰”、“素衣”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