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谛妄的意思、谛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谛妄的解释

真假。 章炳麟 《与友人论国学书》:“今者钞集襍书,采辑异论,虚实諦妄,一切无辨章者,此虽博若渊溟,亦奚以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谛妄"是一个佛教哲学色彩浓厚的汉语复合词,由"谛"和"妄"两个核心概念组合而成,主要用于表达对真理与虚妄、真实与假象的辨析。其详细含义如下:

一、 词义构成解析

  1. 谛 (dì):

    • 本义: 真实无谬的道理;真理。在佛教中特指对宇宙人生本质的正确认识。
    • 引申/佛教义: 常指“二谛”或“四谛”。
      • 二谛: 指“世俗谛”(世间公认的、相对的真实)和“胜义谛”(究竟绝对的真理)。理解二谛是把握佛法中道实相的关键。
      • 四谛: 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是佛陀阐释人生本质及解脱之道的根本真理。
    • 核心: 代表真实、如实的认知对象或境界。
  2. 妄 (wàng):

    • 本义: 虚妄不实;荒谬不合理;胡乱。
    • 佛教义: 指不符合事物真实本性的错误认知、虚妄分别、颠倒梦想。是一切烦恼和痛苦的根源。常与“真”相对。
    • 核心: 代表虚假、错误、颠倒的认知或现象。

二、 “谛妄”的合成含义

“谛妄”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其核心含义在于辨析真实与虚妄。它强调的是:

  1. 对真理的洞察与对虚妄的破除: 指修行者通过智慧观察和修行实践,正确认识、证悟“谛”(真理),同时看穿、断除“妄”(虚妄、错误认知)的过程和状态。
  2. 真妄的辩证关系: 在佛教认识论中,“谛”与“妄”并非截然割裂。认识到“妄”的本质(空性、无常、无我)即是趋向“谛”;执着于虚妄的表象则远离真理。“谛妄”一词本身就蕴含了这种辩证思考。
  3. 修行目标: 最终达到“离妄证真”的境界,即彻底断除虚妄分别,证悟究竟真理(如真如、实相、涅槃)。

三、 使用语境

“谛妄”一词主要出现在佛教典籍、哲学论述以及探讨真理与谬误的语境中。它常用于描述:

引用参考来源:

  1.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对“谛”(特别是二谛、四谛)和“妄”有详细释义,是理解佛教术语的基础权威工具书。(来源: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2. 《汉语大词典》(电子版): 提供“谛”与“妄”的现代汉语释义及部分古文献例证。(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
  3. 《大智度论》(龙树菩萨造): 对“二谛”理论有系统深入的阐述,是理解“谛”之深意的重要经典。(来源:龙树菩萨《大智度论》)
  4. 《成唯识论》(玄奘译): 详细剖析了“妄识”(虚妄分别的心识)的结构与作用,是理解“妄”之本质的关键论典。(来源:护法等菩萨造,玄奘译《成唯识论》)

网络扩展解释

“谛妄”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ì wàng,其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谛妄”指言语或行为虚假、夸大、不切实际,强调虚实混杂、真假难辨的状态。例如形容人说话做事不脚踏实地,或内容缺乏真实依据。


二、词素解析

  1. 谛(dì)

    • 本义为仔细(听或看),如“谛听”“谛视”;
    • 引申为真实、准确的道理,如“真谛”“妙谛”。
  2. 妄(wàng)

    • 指荒谬、不合理,如“狂妄”“妄人”;
    • 也指非分、胡乱的言行,如“妄动”“妄加猜疑”。

两字组合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既包含“真实”又暗含“虚妄”,整体强调真假混杂的状态。


三、使用场景

  1. 文献引用
    章炳麟在《与友人论国学书》中写道:“虚实諦妄,一切无辨章者”,批评学术研究中真假混杂、缺乏辨别的现象。

  2. 日常语境
    多用于批评他人言论浮夸、不切实际,或描述内容虚实难辨的情况。例如:“他的计划看似宏大,实则谛妄无据。”


四、近义与关联词


“谛妄”通过“谛”与“妄”的对比,生动表达了真假交织的状态,既可用于学术批评,也可形容日常言行浮夸。其核心在于虚实混杂、缺乏真实性,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餐胜串话传见穿梭垂及催颜颠頽督察警贰问俄延凤仙浮光赋遂初改样怪似光螺贵忙淈尽滚鈎画戟怙冒贱术焦沸戒条惊悔京氏学晋级决明玃猿宽冲朗迈敛殡两台龙脊没精没彩棉大衣沕穆默静内伤弄珠葩藻培附平妥拼音穷源竟委锐气儒侣桑榆景省度事期世缘随俗浮沈嗒焉磈垒韦弦之佩无功无忝详问消烂夏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