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突的意思、抵突的详细解释
抵突的解释
(1).触犯;逼近。《后汉书·臧宫传》:“穷则稽首,安则侵盗,缘边被其毒痛,中国忧其抵突。”《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其升山赴险,抵突丛棘,若鱼之走渊,猨狖之腾木也。” 清 陈维崧 《念奴娇·红桥倡和集成作词奉柬并呈冒巢明先生》词:“直可抵突 曾 王 ,激昂 韩 柳 ,揖 欧阳 永叔 。”
(2).率直;莽撞。《旧五代史·梁书·末帝纪上》:“为我更草一状,词宜抵突,如更敢违,则渡 河 掳之。” 宋 叶适 《国子监主簿周公墓志铭》:“然 子及 不顾祸福,不计合否,輒透尽底里,疾如涌泉,骤如发机,岂冒妄抵突至此哉?”
觝突:抵触冲撞。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栽树》:“凡栽树讫,皆不用手捉及六畜觝突。”
词语分解
- 抵的解释 抵 ǐ 挡,拒,用力对撑着:抵挡。抵制。抵抗。抵赖。 顶撞,冲突,矛盾:抵触。 代替,相当,顶替:抵押。抵偿。抵充。抵还(俷 )。 到达:抵京。抵临。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 突的解释 突 ū 忽然:突然。突现。突发。突变。突如其来。异军突起。突兀。 超出,冲破,猛冲:突破。突围。突出。 烟囱:曲突徙薪。灶突。 笔画数:; 部首:穴;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抵突”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主要解释:
1.触犯或逼近
- 基本含义:指主动接近或冒犯某事物,常用于描述冲突或对抗的情境。例如《后汉书·臧宫传》中提到“中国忧其抵突”,指外敌侵扰边境的威胁。
- 古籍例证:
- 《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抵突丛棘,若鱼之走渊。” 形容在危险环境中行动。
- 清代陈维崧的词作中也用“抵突”表达激烈对抗之意。
2.率直或莽撞
- 引申含义:形容人性格直率但行事鲁莽。例如《旧五代史·梁书·末帝纪》中提及“词宜抵突”,指言辞直白甚至冲撞。
- 宋代叶适的墓志铭中,也用此词描述人物性格的直率与果敢。
使用场景
- 历史文献:多用于军事冲突或人物性格描写。
- 现代语境:较少使用,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
总结来看,“抵突”既可指具体行为上的触犯或逼近,也可抽象形容性格的率直莽撞,需根据语境灵活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抵突(dǐ tū)这个词的意思是指抵触、冲突的意思,常常用来形容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发生矛盾、互斗的情况。
拆分部首和笔画:
- 「抵」的部首是「手」,笔画数为7。
- 「突」的部首是「穴」,笔画数为8。
来源:
「抵突」这个词的来源与中文汉字的产生和演变有关。在古代,人们通过画符来祛邪和降伏妖魔。其中,「抵」的含义是指用手势进行镇压、抵挡;「突」的含义是用力插入、冲破。由于常常用「手」来施展力量,而「穴」可以象征事物的进入、发展,所以将「手」和「穴」合并,形成了「抵突」这个词汇。
繁体字:
「抵突」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抵突」,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书法中,「抵突」的写法可能会稍有不同,但整体的意思是相同的。古代书法注重笔画的流畅和字形的美感,所以会有一些不同的书写风格。
例句:
- 他们的观点抵突在一起,导致了争吵不休。
- 这两个军队在边界地区发生抵突。
组词:
- 抵触、冲突、抗衡、纷争、敌对
近义词:
- 对抗、拗斗、对立、对峙、激烈
反义词:
- 和谐、和睦、融洽、协调、统一
别人正在浏览...
柏梁兵毁比武不即朝乾夕愓抽鼻子出谷迁乔错杂蹛财倒戢干戈敌国通舟东不拉都陆端整遁迹匿影防祸于未然赶路膏晷鬼门关皓齿青蛾鸿裔慧辨谏词监照静閟寄适客座教授快适款遇连理盘临川率导满载而归毛毛匠敏才内户狓猖剖面蒲陶酒锵锵翼翼骑龙儒者砂砾上落伤员善眉善眼身壳沈尹默折数水雷随车瑞恬不知怪天维蹄书曈昽兀突污贼笑话奇谈效死协私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