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調人的意思、調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調人的解釋

(1). 周 官名。負責調解民衆之間的争端。《周禮·地官·調人》:“調人掌司萬民之難而諧和之。” 鄭玄 注:“難,相與為仇讎。諧猶調也。” 孫诒讓 正義:“古者不禁報讎,而有調和之令,此官主司察而治之。”

(2).稱調解糾紛的人。 清 黃宗羲 《<庚戌集>自序》:“ 有明 一代之文,論之者有二:以謂其初沿 宋 元 之餘習,北地一變而始復於古;以謂 明 文盛於前,自北地至 王 李 而法始亡。其有為之調人者,則以為兩派不妨并存。” 老舍 《茶館》第一幕:“三五十口子打手,經調人東說西說,便都喝碗茶,吃碗爛肉面……就可以化幹戈為玉帛了。”

(3).調弄人,戲弄人。 唐 張鷟 《遊仙窟》:“夢中疑是實,覺後忽非真。誠知腸欲斷,窮鬼故調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調人”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主要保留在曆史文獻和特定語境中。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兩個權威角度解釋:

  1. 本義:古代官名,負責調解糾紛的官員

    • 職責: 這是“調人”最原始和最主要的含義,特指中國古代(尤其周代)設置的一種官職。其職責是調解民間糾紛,平息訴訟,使百姓和睦相處。
    • 出處: 此釋義主要源自儒家經典《周禮·地官司徒》。其中明确記載:“調人掌司萬民之難而諧和之。” 意思是調人掌管調解百姓之間的仇怨,使他們和諧相處。
    • 來源依據: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1卷第55頁(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辭源》(第三版)第3500頁(商務印書館,2015年)均明确收錄此義項,并引《周禮》為證。
  2. 引申義:泛指調解争端的人

    • 演變: 由具體的官職名稱引申開來,“調人”也可泛指那些在民間或非官方場合中,主動出面調解他人矛盾、平息紛争的人。
    • 用法: 在這個意義上,“調人”相當于“和事佬”、“調解人”。
    • 來源依據: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317頁(商務印書館,2016年)在解釋“調”字時,其下詞條“調人”注明為“〈書〉調解糾紛的人”。《漢語大詞典》也收錄了此引申義項。

“調人”一詞,其核心概念圍繞着“調解、平息糾紛”。它最初指代周代設立的專門負責調解民間仇怨的官職(本義),後來詞義擴大,也可泛指任何進行調解工作的人(引申義)。這個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視和諧、主張通過調解而非訴訟解決糾紛的理念。

網絡擴展解釋

“調人”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和讀音來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1.周代官職名稱

指古代《周禮》中設立的官職,負責調解民衆糾紛。根據《周禮·地官·調人》記載:“調人掌司萬民之難而諧和之。” 該官職的職責是處理民間仇怨,通過調和化解矛盾,避免沖突升級。這一職能反映了古代社會對民間調解的重視。


2.調解糾紛的人

後泛指在矛盾雙方之間進行調解的中間人。例如:“讓我當個調人,這件事到此為止!” 這一用法延續至今,常見于口語或文學作品中,強調通過溝通協調解決争端。


3.調弄、戲弄他人

此含義帶有戲谑或捉弄的意味。如唐代張鷟《遊仙窟》中寫道:“窮鬼故調人。” 此處“調人”指故意捉弄或調侃他人,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讀音與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抱犢襃賞本處財産嗤嫌雠刊登高會條蕩抖摟遁潰二十四韻飛仙分析分系感化共享單車鼓絶駭恨豪市黑闆黑道日鴻鳥虹腰黃蝶黃秔禍因惡積假借基本法孑然無依徑節扃堂靠墊了辯樂而不荒連枉列昧履逆降掿戰遷延稽留騎曹驅傩逡迍柔慤如花似錦乳字順塗穗子陶令桃穰填詞天兄鐵錢危梁溫帶大陸性氣候霧鬟享勞險谀校令銷聲避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