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胡米的意思、雕胡米的詳細解釋
雕胡米的解釋
即雕胡,苽米。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穀二·菰米》﹝集解﹞引 蘇頌 曰:“菰生水中,葉如蒲葦。其苗有莖梗者,謂之菰蔣草。至秋結實,乃雕胡米也。古人以為美饌。今饑歲,人猶採以當糧。”
詞語分解
- 雕的解釋 雕 ā 鳥類的一屬,大型猛禽,羽毛褐色,上嘴勾曲,視力很強,利爪,能捕食山羊、野兔等(亦作“鹫”):雕悍。一箭雙雕。 刻竹、木、玉、石、金屬等:木雕。浮雕。玉雕。雕版。雕龍(指善于撰寫文章)。雕镌。雕
網絡擴展解釋
雕胡米是古代重要的谷物之一,具體解釋如下:
定義與來源
雕胡米即菰米,是多年生水生植物菰(茭白)的籽實。其果實呈紫黑色、針形細長,屬于古代“六谷”之一(其餘五谷為稌、黍、稷、粱、麥),東漢《周禮》中已有記載。
曆史背景
- 周代起源:菰的種植曆史可追溯至3000年前,湖州地區因菰草繁茂得名“菰城”。
- 食用價值:古代被視為珍貴食材,常用于貴族宴飲,明代《本草綱目》記載其可作糧食,饑荒時更被百姓采食。
特點與用途
- 植物特性:菰生長于水中,葉片類似蒲葦,秋季結實為菰米。
- 與茭白的關系:部分菰植株感染黑粉菌後無法結籽,莖部膨大形成茭白(可食用蔬菜),因此菰米與茭白為同一植物的不同産物。
現代地位
如今菰米因産量低、采集難,逐漸被其他谷物取代,但仍作為特色農産品在湖州等地延續種植傳統。
如需了解更多文獻細節,可查閱《本草綱目·穀二·菰米》或湖州地方志相關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題:《雕胡米》的意思、拆分、來源及其他信息
段落1:《雕胡米》的意思
《雕胡米》是一個中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通過雕琢或者刻劃将大米制成的精美藝術品或裝飾品。一般來說,它可以是大米粒的形狀被雕刻成各種各樣的形狀,提供觀賞價值。
段落2:拆分部首和筆畫
《雕胡米》這個詞由三個漢字組成 - “雕”、“胡”和“米”。其中,“雕”的部首是“隹”,它是“鳥”的偏旁部首。它的筆畫數是11;“胡”的部首是“月”,它是“肉”的偏旁部首。它的筆畫數是9;“米”的部首是“米”,它是一個獨立的字。它的筆畫數是6。
段落3:來源和繁體字
《雕胡米》一詞的來源并不十分明确。它可能是古代人們為了表達大米經過加工後的精美外觀而創造的。它的繁體字是「雕胡米」。
段落4: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雕胡米》這個詞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
段落5: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例句:他用小刀雕刻了一顆雕胡米,展示了他的才華和耐心。
組詞:雕刻、胡亂、大米
近義詞:雕琢、刻劃
反義詞:未加工的大米、普通米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幫助。有其他問題,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