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濩的意思、大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濩的解释

周 代乐舞之一。相传为 成汤 时作。《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 郑玄 注:“《大濩》, 汤 乐也。”《庄子·天下》:“ 黄帝 有《咸池》, 尧 有《大章》, 舜 有《大韶》, 禹 有《大夏》, 汤 有《大濩》, 武王 、 周公 作《武》。”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大濩”是商代著名的乐舞,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具体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定义
    大濩(拼音:dà hù)是商代祭祀乐舞,周代“六舞”之一,主要用于歌颂商汤伐桀的功绩,象征其救护万民的仁德。别称《韶濩》《大頀》或《桑林》(因创作于桑林祈雨仪式而得名)。

  2. 创作背景
    据记载,商汤时期连续七年大旱,汤以自身为牺牲祈雨,感动天降甘霖。百姓为此作乐舞《桑林》赞颂其德行。后商汤灭夏后,命伊尹改编此舞为《大濩》,持矛而舞,体现“救护万民”的主题(“濩”通“护”)。

  3. 艺术特点

    • 音乐风格:虽为武舞,但音乐宽厚温和,蕴含劝善仁爱之意。
    • 舞蹈形式:包含“万舞”这一专名,兼具铿锵节奏与隆重仪典,如《诗经·那》描述的“鞉鼓渊渊,嘒嘒管声”场景。
  4. 历史评价
    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观后感叹:“圣人之弘也,犹有惭德”,既赞其宏大,亦指出成汤以德治世的谦逊。

  5. 文化意义
    作为周代礼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濩》不仅用于祭祀,更成为彰显统治者德政的工具,体现了早期乐舞“以舞象功”的政治功能。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大濩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水流大的河流或大江。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左边是水部,右边是穴部。它的总笔画数是24。 大濩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关于大濩这个词的繁体写法,我并没有找到相关的资料。 这里给出一个关于大濩的例句:大濩江水奔流不息,滋润大地,使得这片土地变得富饶。 关于大濩的组词和近义词,我暂时没有相关的信息。 希望这些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我会尽力给您提供相关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安处先生搀行夺市察三访四镫仗洞启独断专行烦恶拊摩负屈衔冤符瑞戆冥搆成含收亨彪荒閲户辨彗光火浴矫妄激磁泾渭自明酒舩酒龙诗虎空尘括籴乐品辽患辽室栗留美秀民不畏威溟瀛男宠辇乘偏令品题浅事迁敍七不堪碁灯庆育亲婣荣贵散秩山陲上禄设馆升迁桥守行爽爽鼠狱死斗讨口牙梼昧铜斤铁肋兔辉万般仙裾谢亭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