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意正心的意思、誠意正心的詳細解釋
誠意正心的解釋
誠:真心實意;正:糾正。有真誠的心意才能端正心思。
詞語分解
- 誠意的解釋 誠懇的心意;使其意念發于精誠,不欺人,也不自欺沒有誠意詳細解釋.使心志真誠。語出《禮記·大學》:“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唐 韓愈 《原道》:“然則所謂正心而誠意者,将以有為也。” 宋 張世南
- 正心的解釋 .謂使人心歸向于正。語出《禮記·大學》:“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漢 董仲舒 《士不遇賦》:“雖矯情而獲百利兮,復不如正心而歸一善。” 宋 司馬光 《交趾獻奇獸賦》:“吾聞
網絡擴展解釋
“誠意正心”是一個源自儒家經典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來源信息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指以真誠的心意來端正自己的思想和心态。其中“誠”指真心實意,“正”指糾正、端正。
- 核心思想:強調内心真誠是修身養性的基礎,隻有先做到意念純粹、不欺人欺己,才能實現心志的端正。
出處與背景
- 文獻來源:最早見于《禮記·大學》“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屬于儒家“八條目”(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的關鍵環節。
- 思想延伸:唐代韓愈在《原道》中進一步闡釋“正心誠意者,将以有為也”,說明其與實際行動的關聯。
用法特點
- 語法功能:多作賓語或定語,用于書面語。
- 結構特征:屬于緊縮式成語,四字結構(簡拼CYZX)。
擴展理解
- “誠意”内涵:要求意念發自精誠,既不自欺也不欺人,是儒家修身的心理基礎。
- “正心”關聯:與“格物緻知”相承接,需先通過認知事物規律(格物緻知),才能實現意念真誠(誠意),最終達到心志端正(正心)。
注意事項
- 讀音提醒:“正”在此處讀作zhèng(糾正),而非zhēng(正月)。
- 近義概念:與“誠心正意”含義相近,均強調心意純粹的重要性。
如需深入了解儒家修身體系,可參考《禮記·大學》原文及相關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誠意正心》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詞彙。下面是關于它的一些基本信息:
誠意:誠意的拆分部首為讠和心,共六個筆畫。它來自于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泰族将它翻譯為“hacched”,是誠實、真實和真誠的意思。
正心:正心的拆分部首也是讠和心,共六個筆畫。它來自于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泰族将它翻譯為“rakhem”,指的是保持純淨和善良的内心。
繁體:《誠意正心》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誠意正心」。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稍有不同。《誠意正心》的古代漢字寫法為「誠意正心」。古代漢字的美妙之處在于它的獨特韻律和細緻入微的筆畫。
例句:一個例句可以是“他以誠意正心對待每一個人”,意思是他對每個人都真誠而善良。
組詞:誠意正心可以和其他詞彙組成許多有意義的詞組,例如「誠意待人」、「正心修身」和「真誠行事」。
近義詞:與《誠意正心》相關的近義詞可以是「真誠」和「善良」,它們都強調了一個人内心真實和善良的品質。
反義詞:與《誠意正心》相對的反義詞可以是「虛僞」或「心懷不正」,表示一個人内心不真實或不善良。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對其他方面的問題有疑惑,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