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碎裂。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寸裂之锦黻,未若坚完之韦布。”
“寸裂”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碎裂”,具体解释如下:
该词最早见于晋代葛洪《抱朴子·广譬》中的例句:
“寸裂之锦黻,未若坚完之韦布。”
意为:破碎的华美锦缎,不如完整耐用的粗布。此处通过对比,强调“寸裂”之物失去实用价值。
该词多用于文学或古汉语语境,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可描述物品破损、情感破裂等抽象比喻,如“往事寸裂,不可复全”。
寸裂是指物体表面出现微小的裂缝,也可以用来形容内心受到巨大的伤痛,感到深深地破碎。
寸裂的拆分部首是寸(cun)和裂(lie)。
寸的笔画数为3,裂的笔画数为12。
寸裂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中。其中的“寸”是指长度单位,而“裂”则表示破裂、断裂。
寸裂的繁体字为“寸裂”。
在古代汉语中,寸裂的写法可能会有所变化,但基本上仍然是由寸和裂两个字组成。
1. 他的心在失去爱人后寸裂成千上万片。
2. 这个古老的陶瓷器表面已经寸裂了。
3. 经历那场灾难后,她的心寸裂了开来。
寸裂可以组成一些相关的词汇,如:寸步难行、忍无可忍、心如刀绞等。
与寸裂相近的词语包括:支离破碎、四分五裂、破破烂烂等。
寸裂的反义词是完整、完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