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東隅的意思、東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東隅的解釋

(1).東角;東方。《儀禮·士昏禮》:“婦洗在北堂,直室東隅。” 明 茅溱 《雙調夜行船序·宴薊鎮宛在亭四景》套曲:“邊境無虞,喜青陽布暖,鬥指東隅。”

(2).古代指中原地區以東的小國。《逸周書·大匡》:“ 管叔 自作 殷 之監。東隅之侯,鹹受賜于王,王乃旅之。” 孔晁 注:“東隅自 殷 以東,旅謁各使,陳其政事者也。”《隋書·許善心傳》:“ 李虔 僻處西土, 陸機 少長東隅。”

(3).指日本。 章炳麟 《韻文集自叙》:“餘生殘 清 之季,逃竄東隅。”

(4).亦作“ 東嵎 ”。因日出東隅,故以“東隅”指早晨,引申指始,初。《後漢書·馮異傳》:“ 赤眉 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 回谿 ,終能奮翼 黽池 ,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晉 陸雲 《答兄平原書》:“昔我往矣,辰在東嵎;今我于茲,日薄桑榆。” 元 劉壎 《隱居通議·骈俪一》:“某惟有益鞭其後,再鼓而前,失東隅收桑榆,詎敢忘于憤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東隅"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引申及文化象征三個層面進行闡釋:

一、 核心釋義

  1. 字面指代方位: "東隅"最直接的含義是指東方,特指太陽升起的地方。"隅"指角落或邊角之地,"東隅"即東方的角落,常用來代指東方。例如,《淮南子·天文訓》中"日出于旸谷,浴于鹹池,拂于扶桑,是謂晨明"描述的日出之地即可視為"東隅"的具象化。
  2. 引申指代時間: 因太陽自東方升起,"東隅"自然引申指代早晨、清晨或早年、青春時期。這個引申義強調了時間上的起始與朝氣蓬勃的狀态。

二、 文化象征與經典出處

"東隅"最廣為人知的用法及其深刻寓意,源自南朝宋·範晔《後漢書·馮異傳》中的名句: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後漢書·卷十七·馮異傳第七》)

三、 詩詞中的意象運用

在古典詩詞中,"東隅"常作為富有詩意的意象出現:

四、 總結

"東隅"一詞:

主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東隅”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字義

  1. 東方或東角
    指方位上的東方,或日出的方向。例如《後漢書·馮異傳》中的“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裡的“東隅”代指早晨,與“桑榆”(日落處)形成對比。

  2. 早晨或初始
    因日出東方,故引申為“早晨”或事物的開端。如唐代王勃《滕王閣序》中的“東隅已逝,桑榆非晚”,比喻早年時光雖逝,晚年仍可有所作為。


二、比喻與引申

  1. 青年時代
    以“東隅”象征人生早期階段。例如“東隅已逝,桑榆未晚”表達對青年時光的追憶與對未來的期待。

  2. 特定地域指代

    • 中原以東的小國:古代文獻中泛指中原地區以東的諸侯國。
    • 日本:近代章炳麟等學者在特定語境下用“東隅”指代日本。

三、用法與示例

  1. 成語應用

    •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出自《後漢書》,比喻在某處先有所失,在另一處終有所得。
    •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出自王勃《滕王閣序》,勸人珍惜當下。
  2. 例句參考

    “殿下,此番定下之計雖不能行,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并非勞而無功。”(《查字典》例句)


四、總結

“東隅”的核心含義與“東方”“早晨”相關,通過比喻擴展至時間、人生階段和地域指代。其豐富性體現了漢語詞彙的語境依賴性,需結合具體文獻和成語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把斷标品筆枕材用藏去成法沉疴宿疾戳得住辭退奠安玷渎斷缐鹞子碓栅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犯夜發意關情汾脽貴事賄讬回重火赤嘉珍嗟頌旌儒廟就湯下面坤旦類似理念飗飗邏逮邁步冕服覓便默會難蔭生牌樓配割培土頩顔坯銷欽天曆颀然蹊要蛆皮若時勝因市正縮腹素沙條長鐵門限筆聽許頭牟完免玩興無容仙鳳小闆小釀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