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緻的意思、二緻的詳細解釋
二緻的解釋
(1).指仁與孝。《後漢書·延笃傳》:“夫人二緻同源,總率百行,非復銖兩輕重,必定前後之數也。” 李賢 注:“二緻,仁、孝也。”
(2).不一緻;兩樣。《宋史·儒林傳二·周堯卿》:“其學《春秋》,由 左氏 記之詳,得經之所以書者,至三《傳》之異同,均有所不取。曰:‘聖人之意豈二緻耶?’”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二章第五節:“一個朝代裡,政治有治有亂,本質并無二緻。”
詞語分解
- 二的解釋 二 è 數名:一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貳”代)。 雙,比:獨一無二。 兩樣,别的:二話。不二價。 兩 筆畫數:; 部首:二; 筆順編號:
- 緻的解釋 緻 ì 送給,給予:緻仕(退休)。緻辭。緻電。緻力。緻哀。緻命。 招引,使達到:緻病。緻使。以緻。專心緻志。 意态,情況:大緻。别緻。景緻。興(宯 )緻。 細密,精細:緻密。精緻。 筆畫數:; 部首
網絡擴展解釋
“二緻”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種不同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
指仁與孝的統一性(早期用法)
出自《後漢書·延笃傳》:“夫人二緻同源,總率百行”,李賢注:“二緻,仁、孝也。” 此處的“二緻”強調仁與孝本質同源,雖表現形式不同,但核心一緻。
-
表示不一緻或兩樣(後期用法)
如《宋史》記載的“聖人之意豈二緻耶?”,以及現代用法中形容事物存在差異。例如:“這兩個方案本質并無二緻。”
二、使用場景
- 古漢語:多用于哲學或倫理讨論,強調仁孝的統一性。
- 現代漢語:更常見于表達“無區别”或“不一緻”,例如“兩者毫無二緻”或“前後說法二緻”。
三、詞義演變
早期“二緻”側重内在一緻性(仁孝同源),後逐漸演變為描述表面差異,可能與語言使用習慣變化有關。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含義。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現代例句,可參考、5、9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二緻,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兩種事物達到一緻。它由兩個字組成,'二'表示數字二,'緻'表示達到,一緻。下面是對這個詞進行的拆分部首和筆畫的分析:
- '二'是由'人'和'二'組成,它的筆畫數是2。
- '緻'是由'至'和'至'組成,它的筆畫數是6。
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就是将數字二和表示達到一緻的字'緻'結合在一起。
另外,對于繁體字版本,'二緻'的寫法也是相同的。
在古時候,這個詞的寫法基本上和現代的寫法沒有太大差異。
一些常見的例句可以是:
1. 他們的意見二緻了,于是就一起制定了計劃。
2. 我們的目标是要使各方意見二緻。
3. 通過溝通和讨論,我們終于二緻了最後的決定。
在組詞方面,我們可以根據需要将'二緻'和其他詞組合使用,例如:
1. 二緻于:表示在某個方面達到了一緻。
2. 不二緻:表示意見或看法不一緻。
然而,這個詞沒有明确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以上就是關于'二緻'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一些組詞的相關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