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的意思、阿胶的详细解释
阿胶的解释
[Ejiao donkeyhide glue produced in Dongexian of Shandong province] 中药名。别名驴皮胶。为驴皮加水熬成的胶
详细解释
中药名。是用驴皮加水熬成的胶。原产 山东省 东阿县 ,以 阿井 水煎黑驴皮制成。佳者带琥珀色,透明,无臭味。亦称驴皮胶。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敝箄不能救 盐池 之咸,阿胶不能止 黄河 之浊。”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 东阿 亦 济水 所经,取井水煮胶,谓之阿胶。用搅浊水则清,人服之,下膈,疎痰,止吐。皆取 济水 性趋下,清而重,故以治淤浊及逆上之疾。”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一·阿胶》:“气味甘平无毒。主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 郭沫若 《论国内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态度》:“它是澄清河浊的阿胶,它是鼓舞革命的醍醐。”参见“ 阿井 ”。
词语分解
- 阿的解释 阿 ā 加在称呼上的词头:阿大。阿爷。阿爹。阿罗汉。阿毛。阿婆。阿弟。阿姊。 笔画数:; 部首:阝; 笔顺编号:
- 胶的解释 胶 (膠) ā 黏性物质,有用动物的皮或角等熬成的,亦有植物分泌的和人工合成的:胶质。胶原。鳔胶。乳胶。万能胶。如胶似漆。胶合板。 用橡胶树的分泌物制成的有弹性的物质:橡胶。胶鞋。胶皮。胶布。 有黏性
网络扩展解释
阿胶是一种传统中药材,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阿胶(ē jiāo)是以驴皮为主要原料,经煎煮、去毛、浓缩等工艺制成的固体胶块,又称驴皮胶。原产于中国山东省东阿县,古时需用当地阿井水熬制,故得名。
二、原料与制作
- 原料:马科动物驴的皮(、7、9均明确说明)。
- 工艺:驴皮经漂泡去毛后,加水长时间熬煮浓缩,最终形成块状胶体。
- 外观:呈长方形或方形块状,表面乌黑/棕黑色,质地脆硬,光照下呈琥珀色半透明状。
三、主要功效
- 补血滋阴:改善血虚引起的头晕、心悸、面色萎黄。
- 润肺止血:缓解肺燥咳嗽、咯血及崩漏等出血症状。
- 调经安胎:用于月经不调、胎动不安。
- 养颜抗衰:含胶原蛋白和氨基酸,可改善皮肤状态。
四、历史与应用
- 历史记载: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均提及阿胶。
- 现代应用:常与黄酒、红枣、核桃等搭配制成阿胶糕,增强滋补效果。
五、注意事项
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湿热体质或消化不良者慎用。优质阿胶以琥珀色、无腥臭为特征。
(注:完整历史渊源可参考、10,具体用法建议咨询专业医师。)
网络扩展解释二
阿胶是一种中药材,通常用于补血和滋补身体。下面我将为您解释关于阿胶的一些详细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
阿胶的拆分部首是阝(阜)和月,其中阝(阜)表示“邑”的意思,月表示“肉”的意思。阿胶的笔画总共有13画。
来源:
阿胶最初起源于中国古代,被称为“补血圣品”。它是由驴皮熬制而成的一种黑色胶状物质。根据古书记载,阿胶是由将驴皮烹煮数十次后制成的。
繁体:
阿膠(繁體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阿胶被写作“阿膠”或“阿腳”。
例句:
他每天都服用阿胶来强壮身体。
组词:
阿胶糕、阿胶酒、阿胶糖、阿胶膏
近义词:
补血膏、补血丸、补气品
反义词:
通经草、散瘀草
希望以上解释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