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安西四镇的意思、安西四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安西四镇的解释

唐 代设在西域的四个军事重镇。为 龟兹 、 疏勒 、 于阗 、 焉耆 (一作 碎叶 )。始设于 贞观 二十二年(公元649年1月), 永徽 元年(公元650年)罢, 显庆 三年(公元658年)复。 咸亨 元年(公元670年)为 吐蕃 所陷,改 碎叶 为四镇之一。长寿二年(公元693年),破 吐蕃 ,复置 龟兹 疏勒 、 于阗 、 碎叶 四镇, 开元 七年(公元719年)弃 碎叶城 于 西突厥 十姓可汗,又改以 焉耆 为四镇之一。 安史 乱后陷于 吐蕃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安西四镇是唐代为巩固西北边疆、控制丝绸之路而设立的四个军事重镇,其具体内涵和演变如下:

一、基本含义

安西四镇最初指龟兹、疏勒、于阗、焉耆四座军镇,后因战略调整,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曾一度取代焉耆成为四镇之一。它们由安西都护府统辖,既是军事要塞,也是唐代经营西域的行政中心。

二、历史背景与作用

  1. 设立目的
    唐朝为防御西突厥、吐蕃等势力,保护丝绸之路贸易通道而设。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军平定龟兹后,正式迁安西都护府至龟兹,并建四镇。
  2. 战略功能
    • 军事防御:驻军屯田,形成“生产建设兵团”模式,士兵兼具耕种与作战职能。
    • 经济文化:控制西域商路,促进中原与中亚的贸易及佛教、音乐等文化交流。

三、四镇组成与变迁

四、现代对应

五、文化意义

安西四镇不仅是军事符号,更成为“坚守边疆”的精神象征。其历史体现了唐朝对西域的长期经营,以及中原与西域的深度融合。

如需进一步了解四镇考古遗址或唐代西域政策,可查阅《新唐书》或新疆地区考古报告。

网络扩展解释二

标题:《安西四镇》的意思、拆分、来源和例句

安西四镇是指四个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镇。

拆分:(宀、女)、西(口、十)和(囗、五)。

来源:这个词由“安”、“西”和“四”三个字组成。

繁体:《安西四鎮》。

古时候汉字写法:目前暂无相关古代汉字写法。

例句:这四个城镇分别是安宁、西宁、四川和固原,它们在西北地区具有重要地位。

组词:陕西省、新疆西部、西北地区等。

近义词:西北四市、西北四主城市。

反义词:东南四市、东南四主城市。

别人正在浏览...

哀焭白炉子笆篱冰骨殡棺璧仪閟幽勃发谄心出逃楚痛雌老虎大辰动魄惊心费辞分时附蝉腐灭鼓鼻河伯健儿痕都斯坦洪英滑雕会心搅屎棍阱渊两厢灵襟醴洒轮奂緑昌明马解民屋纳宝内金南溪劈拉穷北棋筒全会囷簏鋭智三郎森悚芟秋试表石科十指霜影松毛算命先生宿抱随计苕递铁心铁意同与韈罗物美价廉无施不效鸂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