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酿瓮 ”。酒瓮。《新唐书·后妃传上·王皇后》:“ 武后 知之,促詔杖二人百,剔其手足,反接投酿罋中,曰:‘令二嫗骨醉!’数日死,殊其尸。” 宋 梅尧臣 《高士王君归建业》诗:“羡尔向 江 南,正开新酿瓮。”
关于“酿罋”的详细解释如下:
发音与基本含义
拼音为niàng wèng,字面意为“酿造酒,装满酒罋”,比喻用心经营某件事,使其达到圆满或丰盛的状态。
详细解释与用法
该成语源于古代酿酒文化,强调通过精心准备和努力使事物达到最佳效果。例如,形容个人或团队在某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或对事业倾注心血后的完满结果。
故事起源:相传古代一位酿酒师每次酿成酒后都会将酒罋装满,以此象征成果的丰盈,后人借此表达对事物的极致追求。
在部分历史文献中,“酿罋”也指代酒瓮(盛酒容器)。例如《新唐书》中记载武则天将人“投酿罋中”,此处为字面意义的酒瓮,与成语的比喻义不同。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新唐书》等古籍或权威词典。
《酿罋》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指的是将酒酿放在罋(一种古代的瓮)中的意思。这个词常用于描述酒的制作过程,特别强调酿造过程中使用了罋来储存酒酿。
《酿罋》的部首是酉(酉部),它属于“酉”字旁,表示与酒相关的意思。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该字的总笔画数是12画。
《酿罋》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用来描述古人酿造酒的过程。在汉字的繁体字中,酿的繁体形式为釀,罋的繁体形式为罔。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酿的古字形为釀,由“酉”部和“爾”组成。罋的古字形为罔,由“罒”和“王”组成。
1. 他将新酿好的酒酿倒入了罋中。
2. 酿罋的香气弥漫在整个屋子里。
酿制、罋瓮、罋酒、酒罋、白酒罋、酒罋子等。
近义词:储酒、酝酿、陈酒。
反义词:饮罋、清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