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od] 砍伐下的树木的统称
(1).尺度名。古代工匠量材伐木,以人头取度而名。《周礼·考工记·车人》“半矩谓之宣” 汉 郑玄 注:“半矩,尺三寸三分寸之一,人头之长也,柯樨之木头取名焉。”参阅 清 桂馥 《札朴·木头》。
(2).木材和木料的统称。 辽 李齐贤 《五冠山》诗:“木头雕作小唐鸡,筯子拈来壁上栖。”《红楼梦》第十一回:“ 尤氏 道:‘我也暗暗的叫人预备了。就是那件东西不得好木头。’”《儿女英雄传》第六回:“一个弹子……一直打到东边那个厅柱上,吧挞的一声,打了一寸来深,进去嵌在木头里边。”
(3).用以喻人迟钝,不灵活。 唐 寒山 《诗》之一三六:“世有一等流,悠悠似木头。出语无知解,云我百不忧。”《红楼梦》第三五回:“你姨娘可怜见的,不大説话,和木头似的,公婆跟前就不献好儿。”
“木头”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mù tou(轻声),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木材与木料的统称
指砍伐后的树木或加工后的材料,广泛用于建筑、家具等领域。例如《红楼梦》中提到的“木头的杯”即指木制器皿。
古代度量名称
源自《周礼·考工记》,古代工匠以人头长度(约1尺3寸)作为伐木的尺度标准,称为“木头”。
形容人迟钝、不灵活,或对情感反应迟缓。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一大伙儿都是木头”,以及《红楼梦》中“和木头似的”均为此用法。
在方言或网络语境中,也可能用于调侃对方“呆萌”或“不解风情”,但此用法非正式释义。
《木头》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词语,它指代树木的主干部分,即树干或树木的木质部分。
《木头》的部首是木,它属于四划部首。
《木头》的总笔画数是4画。
《木头》在古代文字中的形状描绘了树木的外形,代表了大自然中的一种珍贵的资源。该字词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古代象形文字的阶段。
《木头》的繁体字是「木頭」。
在古代,「木头」的部分古字写法包括「枒」、「朶」、「桙」等,这些写法在现代已经不再使用。
1. 我用这块木头做了一把椅子。
2. 他正在削木头准备制作一个木雕作品。
3. 这个箱子是用实木头做的,坚固耐用。
木屋、木桌、木椅、木板、木偶。
木材、木料、木棍。
石头、铁、钢材。
百花洲奔踶敝蹻冰麝不雌不雄鸧鷃蚕胎村巷大録黨友达枿弹铗无鱼典领抵諆东胜煤田东张西觑断弦杜霸剟削凡固发植凫胫公正不阿郭隗台国祚皇居黄玉箓灰汁豁嘴健拔匠籍监狱津筏金鎗班叩诚姱脩良士离不开没做奈何处弥蒙鸣雌敏口难解牛顿攀愁彷像偏妻清光滑辣泉下取帅戎捍擅便审数十八开使性傍气鲐鯣鱼踢踏蕰草文勋忤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