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戢的意思、韬戢的详细解释
韬戢的解释
收藏;敛藏。 前蜀 杜光庭 《罗天普告词》:“五兵韜戢,四气均调。”《资治通鉴·晋武帝太康元年》:“今天下为一,当韜戢干戈。” 明 李东阳 《国子生潘元谨墓志铭》:“先生晚益韜戢,卜居山中。”
词语分解
- 韬的解释 韬 (韜) ā 弓或剑的套子。 隐藏,隐蔽:韬光养晦(隐藏才能,收敛锋芒,不使外露。亦作“韬晦”)。 用兵的谋略:韬钤。韬略。 笔画数:; 部首:韦; 笔顺编号:
- 戢的解释 戢 í 收敛,收藏:戢翼。戢影。载戢干戈(把兵器收藏起来)。 止,停止:戢怒。戢鳞(喻蓄志待时)。 姓。 笔画数:; 部首:戈;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韬戢(tāo jí)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现多用于书面语,其核心含义指隐藏、收敛,常特指隐匿锋芒、才能或停止使用武力。该词由“韬”与“戢”两个语素构成,均含有“藏匿、收敛”之义,组合后语义叠加强化。
一、释义与语源
-
基本释义:
- 隐藏才能或锋芒:指不显露自己的本领、才华或锐气,保持低调。例如:“为人谦和,韬戢锋芒。”
- 收藏兵器,停止战争:指将武器收存起来,停止军事行动,引申为平息争端、偃旗息鼓。例如:“天下初定,群雄韬戢。”
-
语素解析:
- 韬 (tāo):本义指弓袋(装弓的套子),引申为隐藏、掩藏(如“韬光养晦”)。《说文解字》:“韬,剑衣也。”段玉裁注:“引申为凡包藏之偁。”(来源:《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中华书局)
- 戢 (jí):本义指收藏兵器,引申为收敛、止息。《说文解字》:“戢,藏兵也。”段玉裁注:“引申为凡敛藏之偁。”(来源同上)
二、用法与文化内涵
“韬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推崇的谦逊、内敛、不张扬的处世哲学,与“韬光养晦”的智慧相通。它强调在特定情境下(如身处乱世、面对强敌或需积蓄力量时),主动收敛锋芒、隐藏实力以求自保或长远发展。在军事语境中,则强调和平的意愿与止戈为武的思想。
三、权威词典释义参考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对“韬戢”的释义为“敛藏;收敛”,并引用了《晋书·慕容德载记》中的例句:“(慕容德)性清慎,多才艺…常自韬戢,不干时议。”(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2卷,上海辞书出版社)
- 《辞源》(第三版):释义为“收藏,敛藏”,指出其常用于“韬戢干戈”(收藏兵器,停止战争)或“韬戢其能”(隐藏其才能)。(来源:《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
“韬戢”是一个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古语词,主要表示主动地隐藏(才能、锋芒)或收敛(武力、行为),强调内敛、谨慎与和平的价值观。其核心语义在现代汉语中仍在使用,多见于书面语或对历史、文化现象的表述中。
网络扩展解释
“韬戢”是一个汉语词汇,由“韬”和“戢”两个单字组成,其核心含义与“隐藏”“收敛”相关。以下是综合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字义分解
-
韬(tāo)
- 本义:指弓或剑的套子()。
- 引申义:
- 隐藏、隐蔽,如“韬光养晦”(隐藏才能,收敛锋芒)。
- 用兵的谋略,如“韬略”。
-
戢(jí)
- 本义:收敛兵器,如《说文解字》释为“藏兵也”。
- 引申义:停止、止息,如“戢怒”(平息怒气)。
二、组合词义
“韬戢”整体表示收藏、敛藏,既可用于具体事物(如兵器),也可用于抽象行为(如才能、锋芒)。
- 示例:
- 《资治通鉴·晋武帝太康元年》:“当韬戢干戈”(指收敛兵器,停止战争)()。
- 明代李东阳《国子生潘元谨墓志铭》:“先生晚益韬戢”(形容晚年更加收敛锋芒)。
三、用法特点
- 语境:多用于书面或历史文献,常见于描述军事策略、人物品性。
- 近义词:韬晦、敛藏、隐匿。
- 反义词:显露、张扬。
四、文化关联
“韬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退为进”的处世哲学,与“韬光养晦”思想一脉相承,强调在特定情境下隐藏实力,待机而动。
如需进一步考证文献原文,可参考中提及的《罗天普告词》《资治通鉴》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鞍驮饼拓秉志厕贱趁口筹募辞头赐予倒读地籍发绣奉藩妇弟符号逻辑富胎高胜格塞苟活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箍围喝礼话碴儿唤问奂衍夹锡钱楖枥紧锣密鼓濬文空落愧恧朗旦聊落栾车鹿视鲁阳指日履虎尾蛮不在乎明白人鸣环冥默逆道乱常裒汇前言不对后语虬立善思事刃失闪施施耍猴水豢泝泝偷曲亡国帷幔悟彻无涓五事纤堕謏才潇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