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封秩的意思、封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封秩的解释

(1).封官授禄。《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对扬我高祖之休命”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自古三代,胙臣以土,受命中兴,封秩辅佐,皆所以褒功赏德,为国藩卫也。”

(2).泛指官爵。《北史·高肇传》:“减削封秩,抑黜勋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因拜问封秩,曰:‘吾即此山之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封秩是由"封"与"秩"组成的复合词,在汉语中具有特定历史语境含义。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封"本义指帝王授予臣属土地、爵位的礼仪行为,《礼记·王制》载"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体现了古代封建制度的核心特征。而"秩"在《说文解字》中释为"积也",后引申指官吏的俸禄等级,《汉书·宣帝纪》"其益吏百石以下俸十五"即反映汉代官员秩级制度。

在封建官僚体系中,"封秩"常并列使用指代爵位与俸禄的双重制度。如《后汉书·百官志》记载列侯"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既包含封地的赏赐,也涉及对应秩级的俸禄标准。唐代实行九品十八阶的职事官体系时,官员的"封爵"与"品秩"形成互为表里的身份标识,如《唐六典》载正一品官员"食邑九千户",其俸禄标准则对应"岁给米七百斛"。

这一制度在宋元时期进一步发展,据《宋史·职官志》记载,官员的封爵等级与"本官"品秩形成对应关系,如开国县公对应从二品官阶。至明清时期,随着中央集权加强,封爵制度逐渐与实职官秩分离,但《明会典》仍规定"公、侯、伯俸禄视一品"的对应标准。

网络扩展解释

“封秩”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1. 核心含义:封官授禄

    • 指君主授予臣子官职和俸禄,常用于表彰功绩。例如《三国志》裴松之注提到,历代帝王通过“封秩辅佐”来奖赏功臣,以巩固国家统治。
  2. 引申含义:泛指官爵地位

    • 广义上代指官职、爵位等身份象征。《北史·高肇传》记载“减削封秩”,即指削减官员的职位和待遇;清代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借“封秩”代指山神的地位,说明其泛化使用。

文献佐证:该词最早见于南朝史书注释,如《三国志》注和《北史》,明清文献延续使用,可见其历史延续性。其结构“封”(册封)与“秩”(俸禄/品级)组合,直观体现了古代官职体系的核心要素。

别人正在浏览...

爱物谙版拨乱为治不渝参触常存尘滓出处殊涂崔韬逢雌虎陼堤耳鬓相磨访事员風概锋芒毕露风帚佛牙富富有余孚甲富室儿干脯艮隅祼圭患忧回头是岸积耻借力解泽纠合之众攫噬开心颜犒劳老落陵邈戮勇明恩模仿尼师贫乞七策五成寝止羣雄三卿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山樱声压深洽时装疏闳送粥随脚损害糖精炭精棒谈玄説妙天正节退智外币五车腹笥宪意